分享

“不过如此”的梁实秋

 半城湖之缘 2018-01-13

“不过如此”的梁实秋

01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是一本梁实秋文章的选集。

我在书店拿起这本书,开始只是在旁边的咖啡店坐下看,越看越有趣,在看了四分之一后,我决定买了。

买书很少看完是常态,但这书我看完了,于是决定写一点“读后感”。

虽然“读后感”这三个看起来很老气横秋。

02

对梁实秋的确了解很少。

记得小时候我家,除了《毛泽东选集》,有很多鲁迅的文集,比如《朝花夕拾》、《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及大家不是很熟悉的散文诗集《野草集》。

鲁迅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但问题来了,因为梁实秋由于创作理念和鲁迅不同,后来又上升到两人在政治层面的争吵,梁实秋被鲁迅骂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因为喜欢鲁迅,以前我对梁实秋也是避而远之的。因为觉得鲁迅政治立场正确,觉得他骂的人一定也好不到哪点去。

说实话,买这书之前,我尚未完整看过梁实秋的文章。而我看过后这本他的文集后,发现梁实秋的确也是一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人。当然,给我感觉,梁实秋是一个很“世俗”的人,简称“俗人”。

换句话说,他就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

03

看梁实秋的文章,你不觉得生涩难懂,而是充满趣味,充满喜感。他的文章看不到板起脸训人架势,就是批判某种社会现象也是娓娓道来,用自己独有的语言把你代入文章的情境中,不知不觉深入其中。

他的文章着眼点很小,姿态放得很低,却写尽世相百态。

他写中年、老年、女人、男人、孩子、教授、乞丐、警察、暴发户,也写猪、狗、鸟,还写穷、看相、牙签等等,只有你想到的世间百态,梁实秋都在写,写得栩栩如生,让你欲罢不能。

04

梁实秋写了一篇关于麻将的文章。说的是有一年在上海,他和胡适、潘光旦、罗隆基、饶子离午饭后打麻将。他作壁上观。

他写到:

“打到最后一圈已近尾声,局势十分紧张。胡先生坐庄,潘光旦坐对面,三副落地,吊单,显然是一副满贯的大牌。‘扣他的牌,打荒算了。’胡先生摸到一张白板,地上已有两张白板。

‘难道他会吊孤张?’胡先生口中念念有词,犹豫不决。左右皆曰:‘生张不可打,否则和下来要包!’胡适先生自己的牌也是一把满贯的大牌,且早已听张,如果扣下这张白板,势必拆牌应付,于心不甘。犹豫了好一阵子,‘冒一下险,试试看。’

拍的一声把白板打了出去!‘自古成功在尝试’,这一回却是‘尝试成功自古无’了。潘光旦嘿嘿一笑,翻出底牌,吊的正是白板。胡先生包了。身上现钱不够,开了一张支票,三十几元。那时候这不算是小数目。胡先生技艺不精,没得怨。”

看完后,不由得哈哈大笑。

大师们也是常常“人在囧途”啊。这种行文风格基本就是梁实秋的特点,也可以看得出梁实秋本性幽默善于调侃的一面。

本文集唯一提到鲁迅的一篇文章叫《病》。

梁实秋在文章开头就提到“宿敌”鲁迅:“鲁迅曾幻想到吐半口血扶两个丫鬟到阶前看秋海棠,以为那是雅事。其实天下雅事甚多,唯有生病不能算雅。没有福分扶丫鬟看秋海棠的人,当然觉得那是可羡的。”对于叫他“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鲁迅,看得出,梁实秋还是比较厚道,对于宿敌,他只是调侃,而不是过多人身攻击。

05

世间百态,都在他笔下显得活灵活现:

他写中年“只因到了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他写老年“等到日云暮矣,相互扶持走下上冈,却正别有一番情趣”;

他写脸谱“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女人不必说。常常‘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自己另造一张’”;

他写孩子“孩子之中之比较最蠢、最懒、最刁、最泼、最丑、最弱、最不讨人喜欢的,往往最得父母钟爱”;

他写花钱与受气“受气不必花钱,花钱则一定要受气”;

他写悲观“悲观不是消极,所以自杀的人不是悲观,悲观主义者反对自杀”;

......

梁实秋写文章,非常接地气,有时被他“俗”得哈哈大笑,有时被他“俗”得掩卷叹息。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一书有70篇文章。每篇文章都透着梁实秋对这个世界的洞察,少年求学,青春的冲动,老年的平静豁达,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其实,我们只要一回头,也会感叹: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不过如此”的梁实秋,这一生值了。

(本文不是梁实秋研究,只是看了梁实秋一本文集后的感受而已)

刘著民,媒体人。评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