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川木通
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割取较老的茎,截成长段,刮去外皮,阴干。 药用部位:藤茎 产地:于陕西南部、甘肃、福建西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 科:毛茛科 原植物:小木通 植物情况:木质藤本

长达6m。茎圆柱形,有纵条纹,小枝有棱,有白色短柔毛,后脱落无毛。


叶对生;叶柄长5-7.5cm;三出复叶,小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卵形或披针形,长4-16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图形或浅心形,全缘,两面无毛。



聚伞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胶生;腋生花序基部有宿存芽鳞片,长0.8-3.5cm;花序下部苞片近长圆形,常3浅裂,上部苞片较小,披针形或钻形,花两性,直径3-4cm;萼片4-7,开展,白色,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3-2cm,外面边缘有短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无毛,花药长圆形;心皮多数。




瘦果扁,椭圆形,长3mm疏生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达5cm。花期3-4月,果期4-7月。 


川木通药材性状: 小木通 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一般为0.5-2.5cm。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有的扭曲,有细纵棱,棱粗细均匀。粗皮呈长条样层层纵向撕裂。节膨大,有2个对生的枝痕。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薄,黄棕色;木部占大部分,浅黄色,车轮纹明显,有的有裂隙,导管孔大小不一,散在;髓部小,黄白色,有的为空洞。





川木通
1 外皮多已脱落,切片边缘不整齐 2 髓部明显 3 切面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 气微,味淡。 优等品以条粗,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关木通 1 切面多见皮部 2 髓部不明显 3 切面有多层整齐环状的导管,射线放射状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截,除去粗皮,晒干。 长圆柱形,稍扭曲,长1~2m,直径1~6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的斑点。节部稍膨大,有1枝痕。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射线放射状,髓部不明显。 川木通药性: 味辛,气平,入足太阳膀胱经。通经利水,渗湿清热。 木通孔窍玲珑,通利窍隧,利水开癃,渗泄膀胱湿热。 庸工利水方中,率多用之,而绝不获效。本草之家,未尝参验耳。 【产地】木通古名通草,多自生山野,庭园亦可栽植,各省有之,茎入药。 【性味】味辛苦(或作辛甘)性平,无毒。 【主治】木通为导湿热,利小便要药,主降心火,清肺热,化津液,止大渴,治淋沥,水肿。 【别录】疗脾疽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 【甄权】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唾,主水肿浮大。 【孟铣】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 【士良】理风热小便数急痛,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饮有效。 【大明】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推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下乳。 【藏器】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李珣】主诸痿疮,喉痹咽痛,浓煎含咽。 【冬垣】通经利窍,导小肠火。 【用量】普通七分至二钱。 【禁忌】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忌,孕妇禁用。' 【炮制】 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性味】 淡、苦,寒。 【归经】 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注意】 气弱津伤,精滑遗尿,小便过多及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小木通利小便。 2.《四川中药志》:利水,清热,通血脉。治肾脏病水肿,急性肾炎小便不利,湿热癃闭,淋病,妇女经闭及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