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话题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参照,你不知节制,不懂自律,他又怎么会轻易服从你的管教。毕竟,没有什么比父母的亲身示范更有说服力的教育。关于自律,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讲? 1 住在我家对门的是一对老人,因为子女平日工作繁忙,孙子都是他们来带。 正好到了暑假,孙子便被送来由他们看护。 老人对孩子一向溺爱,他们也不例外。 这天我正好在门口的超市碰见他们,他们在给孙子买冰淇淋,一买就是20个。 我很惊讶,为什么买这么多? 老人也是一脸无奈,孙子要吃呀,一天都能吃三四个,20个冰淇淋,一个礼拜就没了。 我问道,那你们没有给他限量吗?每天只能吃一个到两个。 老人一听又叹了口气,“哪里管得住呀,孩子自己会跑到冰箱去拿。不给他就又哭又闹,我们也没办法了,天天就要吃冰淇淋,饭也不吃......”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也往往会让孩子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 因为没有规矩,孩子无法真正的自律。 而孩子能自律,往往对孩子有好处,对养育孩子的大人来说,也不会那么艰难。 2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 他找来一些四岁大的幼童,把孩子自己留在一个房间里。 然后他告诉四岁的孩子,“我要给你一颗棉花糖, 给你15分钟。 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 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有两颗了。” 那么当教授离开后,房间里发生了什么事呢? 门关上之后,三分之二的小孩把棉花糖吃了。 五秒,十秒,四十秒,五十秒, 两分钟,四分钟,八分钟......有些孩子坚持了十四分半。 还是没有坚持住,没办法,等不了。 然而,有的孩子,尽管才四岁,就已经懂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则。 这就是「推迟享受」的自律能力。 十五年后,再做后续研究。 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研究人员找到这些已经是十八、十九岁的小孩们。他们发现百分之百没有吃棉花糖的小孩全部都很成功,他们学习成绩很好,人生发展得非常好,他们都很快乐,对未来都有自己的规划。 乔辛·迪·波沙达认为这一实验的结论是:即便是孩子,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孩子,最终也会更容易走向成功。 而吃了棉花糖的小孩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有些问题。他们没考上大学,成绩不佳,有些已经缀学了。另外一些虽然还在念书,但成绩很差,只有少数人成绩还不错。 3 只有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而在自律的这条路上,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样,甚至可以说是一场苦修,因为自律之路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来自用户的真实故事: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在家看电视,老公催促孩子先去睡觉。 毛毛一脸不情愿:“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去睡觉呢?” 毛毛爸眼看着要发脾气,被我拦下来,我跟毛毛说:“爸爸妈妈还有一段重要的新闻没有看,看完了就去睡了。”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去睡了,我跟老公商量,以后到了毛毛睡觉的时间,我们就回房间看书,这样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帮助。 后来,再精彩的球赛,只要到了孩子睡觉的时间,毛毛爸都会忍痛割爱,自觉回到房间。 老师常表扬我们家毛毛,学习习惯良好,从不迟到,上课全神贯注,不像别的孩子,上课三分钟开小差两分钟。我想,这和我们平时对孩子及自我的要求都有关系吧。 不自律的父母,一边打麻将一边督促孩子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试问孩子怎么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呢? 4 昨天,海清的一条微博引起热议论。这充分说明了自律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她曾经对记者说过:
孩子感受父爱母爱,接受父母教育的过程,往往是以生活细节的形式进行学习。做父母的在衣食住行这些细节上越是缺乏自律,孩子能从你身上吸取的营养就越少。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是他将来独自面对世界所必需的铠甲,少一块儿都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