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中医与《大公报》笔战始末•老天津的犄角旮旯(三千三百八十五期)

 网罗天津卫 2018-01-13

天津中医与《大公报》笔战始末 <wbr>· <wbr>老天津的犄角旮旯(三千三百八十五期)

天津中医与《大公报》笔战始末

张德昌

  宣统三年(1911年),正值中国社会激烈变革之际,天津发生了一场中医界与《大公报》之间的论战,其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大公报》率先发难

  清末以来,现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中医权威地位受到挑战,社会上关于中医废存的争议不绝于耳。宣统二年,东三省发生鼠疫并向京津蔓延,许多人感染死亡,官方采纳西医的防疫方式,中医因与防疫体制不协调而遭冷遇。

  1911年春节过后,从正月十一开始,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天津《大公报》连篇累牍地发文,抨击中医“妄传方药、任意错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天津中医妄造猫尿治疗鼠疫之方:“近日鼠疫发现,天津医生不假思索,发明许多奇妙方法,莫如猫尿一种。解者曰:‘医者意也,鼠本畏猫,故以猫尿治鼠疫必神……’若取演进之义,与其用猫尿不如用狗屁!”另一则消息则直接影射医药研究会会员路子华: “昨据友人报告,鼓楼东费家胡同刘君锡九,十四日午前忽染时疫,其势甚急,请中医路某诊治,路某坚云可治,服药转重,至晚六钟毙命 ……”这些报道和时评,引起天津中医同仁的极大愤慨,中西医双方积怨已久的矛盾由此而激发。

中医界愤起辩诬

  天津中医“猫尿治疗鼠疫”和“路某致人毙命”之说纯属子虚乌有,《大公报》就此做了更正,然而丑化中医的影响却难消除。自正月十八日开始,天津中医药界知名人士丁子良、程子萀等五十六人联名致书《大公报》,一是为中医路子华辩诬,要求澄清事实,恢复名誉;二是为中医整体辩诬,要求对虚假新闻、恶评中伤做出解释。

  《大公报》也不甘示弱,先是以《亦有质问数条请速答复再正式辩白》进行反诘,矛头直指中医的合法地位和存在价值。继之以《奉告自称中国医士诸君》质疑中医药防治鼠疫的能力,并指责对方“布局设法,以图报复”。就这样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笔战的文章刊登在《大公报》《天津商报》《正宗爱国报》《醒华日报》等诸多媒体上,众多读者也纷纷参与,舆论场一时硝烟滚滚。

双方互怼升级

  丁子良,时任天津医药研究会会长。英敛之,是《大公报》创办人,兼任总理和编撰。两位名士是这场论战双方的领军人物, 他们并无个人恩怨,起初还保持着比较理智的绅士风度。随着论战的升级,两位主将亲自上阵,就变得意气用事,势不两立了。

  丁子良正月二十四日在《星华日报》上发表告白,邀约英敛之“开正式文明谈判,并请公正绅商及本区巡警局区官旁听,届时勿忘早临赐教”。而英敛之在《民兴报》登函断然拒绝:“诸君登广告、散传单自负理直气壮,然仆反复自思,亦未觉理屈词穷。此外一无可言,无暇斗臭。”诸如此类,你来我往,都不甘示弱。

笔墨战不了了之

  双方矛盾登峰造极,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纷纷呼吁:“唯望两造从此收兵,亦社会之幸也!”为了促成团结合作,保障防疫大局,以《民兴报》主笔刘孟扬为首的天津绅商居间调停。二月初二日,经过众人斡旋,这场历时十九天的笔战暂告休止,打赌之事也不了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