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最帅“救人哥” 2017年10月15日中午,凤凰山矿机电管理部技术员高志鹏正值周末休息,带着家人去阳城县县城购物,他在阳城县县城和谐购物广场购买衣服时发现身上现金不够,便去购物广场外的自动取款机处取钱;当他取完钱正准备开门出去的时候,正在取钱排队的人群中一位老人突然晕倒蜷缩在地上,口吐白沫,神志不清并伴随着痉挛、抽搐,生命情况危急,现场瞬间聚集了大量的围观者,但人们或没有救护技巧或缺乏勇气或是怕惹事上身,谁都不敢靠近老人。高志鹏没来得及多想便迅速冲入人群来到老人身旁,立马蹲下身子抱起老人,让老人侧卧并微微托起老人头部,使其呼吸顺畅,同时拿出手机拨打120救护电话,并向120救护人员简单明了的叙述现场病人情况;在120急救车到来的这段时间,高志鹏一直保持着抱人的姿势,确保老人能够正常呼吸;在施救过程中,人群中有人向他说喊话:“年轻人,你要当心啊,万一有问题你会有麻烦的”,也有人向他竖起大拇指:“好样的,年轻人”,但高志鹏不动摇、不放弃,心里想着的只是简单的救人。一直到120急救车将老人接走后他才放心的离去。 一件小事虽然微不足道,却从侧面反映了我矿员工学雷锋做好事的精气神。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片爱,我们的社会就会更美好。
10-2 一颗“不安”的心 在选煤车间微信群逐渐建立和规范以后,每天车间微信交流群中除了各班组班中标准化工作情况和设备问题汇报外,见到最多的信息就是厂干部跟班值班所查的各类安全隐患,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甚至是半夜凌晨,无一例外的都是车间安全副主任来通青及时转发的。 来通青,选煤车间安全副主任,今年已经57岁,10月底即将离岗。在选煤厂开始实行“三随”强安全的管理办法后,微信就成了他手机里最常用的APP。在这个管理办法试行阶段,来主任就让单位同事在手机里下载安装上微信,随后一步一步地开始慢慢学习,注册账号、拍照后用微信上传、微信群内文件图片进行转发、发送现场拍摄视频、截图等等。原来他的手机套餐里流量是用的最少的,后来流量不够用,自己又去改了月套餐,到最后发现手机运行速度慢,在转发图片和视频太费事,自己又去换了手机……就这样,来主任从原来对微信的一窍不通变成了现在的游刃有余。当问起来主任时,他心里就只有一个想法,“领导让我来负责车间安全工作,那我就得对得起领导和职工的信任,对待安全工作我就得时刻保持着一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不能因为自己的不熟悉就让安全管理断了线。” 进入10月份,按照往常,凡是临近离岗的人都是交接交接日常工作,慢慢放松一下,可来通青仍旧是惦记着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10月2日组织义务劳动,10月20日再次组织义务劳动,10月27日,继续组织车间班组长进行标准化亮点验收。当然,每天早上还是第一个对厂里所查的各类隐患进行转发,督促整改。 启示:对于煤炭企业,说起安全,就得说到责任心,说到安全责任,我们听到的、说起的最多就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确实,只有每一名管理人员都有一颗“不安”的心,切实将安全责任担负起来,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守好底线,不触红线。
10-3 热心青年勇救落水儿童 10月5日上午,我队职工赵飞和几个朋友约好一起回老家附近的珏山转一转。他们行车途中被珏山公路下的丹河吸引了,有人就想下去看看。于是,他们将车停在路边,几个人摸着杂草枝藤下到了河边。 他们刚到河边不久,就听到了哭声,紧接着又传来“救命”的声音。几个人隐约觉得不对,就赶紧迎着哭声跑去。当他们跑近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离水岸外3米多处,有个小男孩费力地在河水中挣扎,旁边站着两个小学生哭喊着“救命”,不远处水面上的一根鱼竿随着男孩的挣扎越飘越远。在这危急时刻,赵飞他们在附近又未找到短树枝之类东西。几个人只能手拉手接力式地将手递向落水男孩,可由于多天下雨岸边湿滑和落水男孩非常慌张,男孩总是抓不到赵飞的手。赵飞他们只好向更深的水中挪去,这才使落水男孩获救。赵飞和朋友们的小腿以下全部湿透了。 原来三个男孩都是附近西焦河村人,放假在家没事,三人就拿上自家的鱼竿一起去钓鱼,鱼没钓着一个男孩还滑到了河里,差点发生意外。事后,赵飞被问及当时想法时说:“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你看见别人落水了,换作谁都会这样做的。”赵飞就是这样一个热心的人。
10-4 一场和死神的赛跑 10月12日,医院内科例行的早交班会刚刚结束。科主任祁月芳突然接到心电图室打来的电话。一位姓侯的老人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大于170次/分,患者伴有突发的胸闷、气短。这种突发状况使在场所有人的心,为之一悬:室速属内科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祁主任意识到——这又是一场和死神决战的赛跑,立即启动急救程序。昨晚刚忙了一个通宵救治一位急症患者,准备下夜班的医生、护士,此刻已顾不得疲惫,也果断放弃休息,马上投入紧张的抢救之中。迅速将患者从心电图室转送至病房,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道、准备除颤仪和急救药物、与家属谈话、协调上级医院专家会诊……,一连串抢救指令迅速下达,分管院领导牛光利书记亲临现场坐镇指挥,组织实施,主任、护士长以及来科室加班的医生护士全部参与。此刻,内科病区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忙碌,在人员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既要保障急救程序的顺畅,同时还要保证其他30多名住院患者的治疗不能间断,大家都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家属焦急的眼神、患者期盼的表情、医生飞转的神经、护士麻利的手脚此刻拧成一股劲,要战胜病魔,跑赢死神。15分钟过去,患者的心率缓慢下降,症状也有所缓解。正当大家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一些的时候,一直目不转睛盯着监护仪的护士报告:患者的血压开始下降,血流动力学不平稳。这又是一个危急状况,是继续用药,还是选择电复律,二者各有利弊。时间就是生命,大家经过短暂的讨论分析后,决定继续泵控给药。 5分钟,10分钟,15分钟过去了,患者的心率从100多次猛然降为50多次,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这着实让大家惊出一身冷汗,但仔细一看,心律转复成功了。患者的胸闷症状也消失了大半。家属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在场的医护人员也收获了满满的欣慰,满身的疲惫顿时也一扫而光。 脱离危险后,侯师傅继续在内科接受了精心治疗,3天后他已能坐在床上和小孙女逗笑了,为这场和死神的赛跑画上了句号。 作为内科医护人员,常常面临着生与死的抢救,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虽然惊险,但却欣慰;虽然幸苦,但却开心。这就是一群与死神赛跑的选手,一个团结敬业奉献的团队。
10-5 秋日里的“不速之客” 以往每年都是在中秋、国庆期间,陵川籍的工友都要利用礼拜或请假回去收玉米,可是今年的天气与以往大不相同,连续的阴雨天气让人们还没有感觉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好像一下子就从夏天来到了冬天。 我队生产三班职工郭志军由于感觉腰部疼痛,到医院诊断后确定为腰肌劳损,无奈只能请假回陵川老家休养,秋收季节,看着邻居们忙忙碌碌陆续将玉米往家里收,自己家里将近十亩的玉米可怎么收呀!以前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再请上一天假回去和家人一起收秋,可是今年自己生病不说,还加上连续的阴雨天气,这下可把郭志军急坏了。如果不及时收回来,连续的小雨天气会导致玉米在地里有可能就要发芽。 正在发愁的时候,一个电话让郭志军喜上眉梢,家住陵川的秦福保、李海军和郭志军是一个班的,都是一个战壕里的工友,郭志军生病没有上班他们也是最清楚的,这两天正好也是回去收玉米。“老郭:身体怎么样了,玉米收完没有啊”;“快不要说了,本来身体不舒服,再加上这天气,唉!”;“没事、没事,我们过去帮你”。简短的通话后秦福保立马又给李海军打了一个电话,虽然都是陵川人相距不是太远,可是并不是一个村上的,秦福保和李海军骑着摩托车来到了郭志军家里。天气不好都是在忙着抢收,都是忙着和天气赛跑,两个人也是直接就到地里忙活起来,虽然自己家里的玉米也没有收完,可是已经收回了大部分,看着老郭家才刚刚收了一小部分,他们两个人都开始着急了,掰的掰运的运,一直忙到下午4点半看着地里的玉米已不是太多,毕竟自己家的玉米也得收,两个人才骑着摩托回家收自己的玉米。 看着院子里自己的工友帮忙收回的玉米,郭志军感动不已,自己都不知道用什么言语表达,只感觉心里暖暖的。
10-6 不离不弃谱写大爱赞歌 早晨5点多,家住东区的樊怀炉和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洗衣服、做饭、把妻子从床上扶起来,搀扶着她上厕所、洗脸、刷牙,在然后就是喂药、喂饭,这一切说的简单,但80岁高龄的樊师傅做起来非常的吃力,差不多要到9点多才能完成。 樊师傅的老伴尚小软是一位脑溢血后遗症患者,从患病至今已经27年,在患病初期情况还比较乐观,尚阿姨还能自理,但是后来病情反复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偏瘫,不会说话。使得樊师傅的护理越来越重,但是从患病这么多年来,樊师傅从来没有放弃过。 樊师傅还非常体谅子女,考虑到儿女们都各自有工作和家庭,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独自照顾老伴。27年来,樊师傅只要天气好的时候,就扶着老伴在楼下散步,或是到小区的活动室去坐坐,樊师傅的背是越来越驼,步子是越来越慢,但是二人搀扶着走在小区就是一种幸福。
10-7 老人摔倒众人帮忙 拒绝冷漠扶起“信任” 前段时间,在南区14号楼前发生了这样温情的一幕:一位七旬老人不慎摔倒在地,血流满面。刚好,几名巡逻至此的楼长、单元长,与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一起合力救助摔伤的老人,同时联系上老人的子女,并将老人成功送医救治。 摔倒的老人名叫秦彩香,今年77岁,家住14号楼31号家。4月13日上午,吃过早饭后秦彩香准备将洗过碗筷的水倒到楼前草坪内二次利用。当她端着满满的一盆水来到单元大门口时,脚下被绊了一下,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此时正在附近巡逻的高玉庆、闫兰、赵利茧等人看到这一幕后连忙跑过去,看到老人趴在地上动弹不得,水盆摔在一旁,热水泼洒一地,老人的额头、脸颊多处受伤流血。 “阿姨你不要乱动,我们扶你起来。”几人用手试探了一下,感觉老人鼻息正常,随即叮嘱她不要乱动,老人眯着眼睛,嘴巴动了几下,但说不出话。一名楼长找到附近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寻求帮助,几名医务所的医生拿着工具箱来到现场给老人进行了简单的止血和清理。几名楼长一起合力,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扶着,并让老人靠在自己的怀里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随后,楼长王秀莲联系到老人的家属,并告知家人详情。几分钟后,警车和救护车也先后赶到,老人被抬上救护车,送往附近医院作进一步救治。由于大家的合力帮助,老人的伤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目前并无大碍。 一般人遇到老人摔倒都会害怕被讹,避之不及。然而南区却有这么一群“热心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大家带来满满正能量。面对他人的询问,一位楼长是这样回答的:“扶与不扶,只是一念之间,于你可能只是多一事,而于老人可能就是救了她。拒绝冷漠,大家都该做热心人!”
10-8 车上捡手机,寻找失主尽显真善举 上周五,我部职工赵静波下午下班后,准备乘车回家,可能由于晚会开的时间过长,最后一班公交车迟迟未见踪影,就在这个时候,心里暗想:索性打个蛋蛋车(面包车),反正价格都一样,正时当口,一辆蛋蛋车从他身边驶过,赵静波随即叫住车,几句简单的问话之后,上了车坐好,车辆缓缓行驶在回矿物局的路上,夜幕下的路面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慵懒,忙碌了一天的身体,终于可以卸下它真实的面具,仿佛将一切繁杂的工作全部抛在了脑后,真的感到分外的轻松。就在此时,赵静波感到屁股后好像有什么东西,顺手一摸,啊!怎么是一部2016年上市的三星手机,是不是刚才下车那人落下的呀,随即一想,赵静波立即叫司机将车辆停下,下车寻找失主,可失主早已走的无影无踪了,此时,赵静波第一反应就是:丢手机的人该有多着急呀,不行,得立即找到丢手机的人,按照正常情况,应该等待失主的给本机打电话,此时,车辆已经行驶到了目的地,我下了车,焦急的内心始终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在这时,那人终于给赵静波拨来了电话,“喂!你是不是捡到一部手机,”“是的,我捡到一部三星手机,是你的吗,你叫什么,在哪呢,我给你送过去”,“奥,谢天谢地,还好没丢,谢谢你呀,我叫韩小红(化名)”,“没事!”“那我过去拿吧,你在哪?”“我给你送过去吧,正好我这儿有车!你在哪里等我”,“那谢谢你了,我在33路站牌这等你”,“好的,你等我一会”,随即,赵静波又打了一辆蛋蛋车,来到了33路站牌这儿,将捡到的手机归还给了失主,失主对我表示了深深的感谢,赵静波说:“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
10-9 一壶热水暖人心 百米深的井下,一队职工正在向工作面走去,走在最尾的是一名安检工,只见他一手拿着敲帮问顶的工具,另一支手提着一个大暖壶,紧紧地跟着队伍。 下过井的人都知道,井下阴暗潮湿,而井下职工工作量大,出汗多,需要补充水分。矿工们往往是带一瓶矿泉水,渴了就喝一口。但由于水太凉,容易引发胃痛等症状。为了让井下职工能够喝上热乎乎的水,在矿党政领导的指示下,安监部接受了这个任务,决定由每天跟小班的安检工来为井下工作面的职工送水。 暖壶虽然不重,但是由于地质条件,许多工作面都比较远,光走路都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短了还好说,时间一长,他们提暖壶的胳膊就又算又困,身上的汗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但是他们依然咬牙坚持跟在队伍的后面,丝毫没有掉队。 正在准备往井下带水的安检工吉广文说:“我们安监部虽然是监督部门,但也是服务部门。现在让我们往工作面带水,是累了点,但是能够让职工喝上热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力气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去,所以这点累还是很值的,我们确保:只要在有安检工的头面,就能喝到热水。” 刚上井的机掘一队职工王斌忠说:“现在有安检工为我们送水,真的很不错,刚才在班中的时候,我还泡了一包方便面呢。以前虽然有时候也有网员为我们带水,但是可能由于人多、着急等原因,好多时候水都不开。现在好了,一个班,什么时候都能喝上热水了。”
10-10 一名煤矿职工的正能量传播 去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单位职工吕明生和同事一起外出,在走到凤矿体育馆门口时发现一位七旬老人突然晕倒在地,脸朝上、背朝下,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当时现场也一直有人路过,但他们或缺乏勇气或怕惹事上身,谁都不敢靠近老人。这时,吕明生跟同事二话没说立马去到老人身边,观察老人情况并把老人扶了起来,并迅速打了急救电话。后来直到老人的家属来了以后,两人才默默离开。期间,也听见有人在议论用不用拍视频,留证据之类的,怕会有麻烦,因为吕明生和同事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所以当时也没考虑那么多,就觉得如果不及时打急救电话帮助老人,老人有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事后同事们跟吕明生说如果真发生像小品扶不扶里的演那种情况就麻烦了,但是吕明生觉得好人总会有好报,如果每个人都能用高尚品行为我们全社会传播精神文明的“正能量”,那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