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院笔记 三篇

 陆安桥1871 2018-01-13


近十几年,每年都去双桂堂住几天。


           西南祖庭双桂堂 

梁平双桂堂又名“福国寺”、“万竹山”,由“临济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师”破山海明禅师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秋,迄今已有350年的历史。双桂堂位于梁平县城西南10公里,占地170余亩。是全国重点寺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与老九和光才在山门外)


关于双桂堂,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月宫嫦娥亲手培养了两棵桂树。一个中秋之夜,这两棵桂树带着清香降落在浙江天童寺内。密云法师将这双桂交给弟子破山,让他带回蜀中,传播佛法,并称桂树生根之处就是建庙之地。破山身背桂树,跋涉了几个月,进入蜀地。一日,他落脚在万竹山。半夜里,山间霞光四射,钟鼓齐鸣,村民们闻声而至。只见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参禅,两株桂树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破山和尚就在双桂落地之处建立禅院,并取名“双桂堂”。

双桂堂在佛教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破山禅师熟谙诗文,精于书画,著有《双桂草》、《破山语录》等传世,所留墨宝也为后人所珍藏。他身处明末清初离乱时局,不顾已身安危,出入刀枪剑戟丛中,救民于水火,由此成为西南佛教禅宗的领袖,被尊为“古佛出世”、“小释迦”。双桂堂也被戴上了“西南佛教禅宗祖庭”、“蜀中丛林之首”、“第一禅林”等桂冠。双桂法派弟子众多,法嗣87支传布川、楚、黔、滇、陕诸省,远至海外。祖庭名僧代出,在历史上曾经产生巨大影响。如嗣法弟子丈雪通醉开法遵义禹门寺,中兴成都昭觉寺;圣可德玉创建重庆华岩寺;淡竹行密重建成都草堂寺;啸宗印密重建新都宝光寺;再传弟子慈笃海月重建成都文殊院……十代方丈竹禅,诗、书、画、印造诣俱佳,享誉文坛,曾为慈禧太后传戒,被列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

双桂堂林荫溪环、稻香鹭舞。殿堂建筑,遵宋明僧制,庄严璀巍,长亭短榭,形成一个结构恢宏的宫殿式建筑群。院内还有规模宏大的白莲池园林,翠竹古木石径,亭台水榭小桥,是一处极富诗情画意的境界。

 

     (寺院内幽静的园林)


庙内文物珍品、石刻字画众多,泥塑、铜铸佛像数百尊,情态栩栩如生。曾藏有十一、十二世纪印度梵文写本《贝叶经》106页,有御赐古乐器、铜佛,有缅甸白玉佛和朝鲜宝光和尚口含笔书汉字一轴,还有双桂堂历代高僧及现代名人的字画等等。是佛学和民间艺术精美的融合,俨然一个积淀丰富的文化宝库。

 

今选前两年的三篇笔记,介绍一下在庙里的闲情逸致。

 

             2008 424         星期四      

9点半,到双河火车站。此时晴天一碧,云霞飞舞,轻寒袭人。诗人柏老九已买好票在站外相候。在这物价飞涨的年头,车票居然未涨。到梁平还是11元。

排队检票时,老九叹一句:还能到双桂堂多少次呵?我答:去一次少一次!

有此叹,缘于以前每年春暖花开时节,都与朋友们相约,同赴梁平的“西南祖庭”双桂堂住上几天,以古寺之宁静,涤烦躁之俗尘。但由于种种原因,同去的人越来越少。自去年始,便只有我与老九结伴了。

火车上乘客很少。定员128人的车厢,只坐了不足20人。车厢内便显得清洁而宽敞。950准时发车。车轮铿锵声中,窗外青青苍苍,云纱飘游;山岩壁立,隧道黝深。万般景象,不断从车外闪过。一个小时的行程转瞬即过。1105分,车停梁平站。出站口外,老友洪林已开车来接。他本安排我俩先去他厂里吃中饭,然后再送去双桂堂。但此时梁平诗人唐仁平给老九来电,诚邀我俩进城。只好请洪林驱车到县委,会见已作宣传副部长的仁平。他又请来诗人彭、刘,由仁平私人作东,一行6人进餐馆嘬了一顿鸭子。酒足饭饱后,上班的都去上班。仁平另叫了辆车,将我与老九送进寺院,安排妥当,方才辞去。

与老九还是住进了常住的西院。只是未能再上木楼,而开了一间平房。为了防潮,房中已铺了地砖。室内设4架木床,自然也无席梦思。室顶吊个50瓦的灯泡,地上放着两个5磅的保温水瓶,架子上有3个塑料脸盆。开水每天可以去打两次,洗漱得到院后的公厕去完成了。但住宿费不贵,游人每住1天收10元,居士5折优惠。


西院

客房内


倒在整洁的床上小憩了一会儿,同老九踱出去,竟发现外面天井花坛上,那年年都会引我们驻足良久的两株亭亭玉立的观音莲不见了。由不得猜测感叹一番。

然后去大殿看僧人们作晚课。听他们悠扬的唱赞,看他们绕佛、顶礼、拈香。占地百余亩的古寺殿堂沈沈,窈深缭曲,林木蓊郁,环境清幽。但目前全寺只有30名左右的僧人,再加上30余位长驻寺里的居士,还是显得有点冷清。


白莲池上


530进僧厨吃面条。僧人和居士都围着个大铝盆,用竹筷按需而捞,案板上有小盆装着咸、酸、麻、辣酌料和素油,自已取用。呼拉拉地吃饱后,临时就餐的人便自觉向坐在一旁的典座僧人克行师交上1·5元现金。


后面是古柏林


时光还早,不到6点钟。与老九踱出寺外,有农民驱牛犁田,商贩驾载货摩托呼啸而过。此时残阳如血,水烟暮霭连成一片。想这一墙之隔,两种境界,里面的僧人在思考生命,外面的世人在忙于生计。路上遇见少年僧人克律,他骑一后座上夹着篮球的自行车过来。见我俩,他下车招呼,说下堂后去旁边的学校打了一阵球。老九说:晚饭开过了。克律答,不吃晚饭。我问:过午不食?克律道:尚未达此境界,回去后还是要吃点水果。


僧人克律


返回寺内,漫步园中,白莲池位于殿堂之后。此地林木丰茂,池水碧绿,亭台水榭宛转幽深,是一处极富诗情画意的园林,也是游客最爱流连之所。此时寺门已闭,偌大园林仅我与老九二人。翠竹古木浓荫之下,石径长满了青苔。漫步之际,柏诗人又主动向我口头发表他的得意新作:南方飘来一朵云,带来一座山;东方飘来一朵云,带来一座山;北方飘来一朵云,带来一座山;西方飘来一朵云,带来一座山……

沿回廊进入池中花坛,老九突然发现,往年我们最爱坐在下面品茗、读书的米兰树已不见踪影。那是一棵粗壮的老树,不知在此站了多少年。这个季节,正当米兰花开,幽香袭人。去年他还在树下作过一首诗呢。现在,那块地面上已立着一株小树。遥问对岸扫地的居士婆婆,答:去年病死了。看诗人长吁短叹。我便对他讲“成、住、坏、空”。万事万物,均逃不脱的。

天边丹霞似锦。忽见高高的古柏树上,朴啦啦飞来两支白鹭。诗人一声欢呼,惊得那一对大鸟展翅而去。原本寺内这片古树林中,长年栖息着数以百计的白鹭,以前人们进入寺院,都爱来这林中观赏。鸟儿以寺为家,早出晚归,在这片香烟氤氲的天空下翻飞翱翔,多少年来,成了古寺的一大景观。但自十几年前,有贼潜入寺内,杀害了藏经楼守护僧人,盗走贝叶经等镇寺之宝后,寺院内屡出异象:方丈老和尚圆寂;两株老桂树死去一株;长年栖居于此的数百支白鹭一去不返……今日能见飞回两支,也是个好兆头吧?


林下谈禅


少年僧人克律穿一身灰布罗汉褂走进我俩闲坐的小亭。他颀长清朗,神态平和。克律原籍山东,俗家姓赵,曾是省体校的游泳队员。还取得过少年组竞赛的名次。赵家本是两代单传,其父在金融单位工作,也不缺吃少穿,但他却因了不可思议之深厚佛缘,毅然来此古寺出家。去年四月他剃度时,才15岁。小小年纪的克律现在虽然是面对黄卷青灯,他却觉得生活挺有意义。若无重大法会活动,他这样的僧人都是每天上殿参加早、晚两课(各约1小时)后,其余时间多属自由安排。他说,就打坐、锻炼;学经之外,他还学英语、古琴。他说僧人中还有学字画的。双桂堂本是个高僧辈出,文化底蕴极深的寺庙。薄暮中面对这潜心向佛的少年僧人,我想。只要他在修学之路上勇猛精进,数十年后,佛家必多一高僧。

夜色渐浓,因早课时间在凌晨4点多,僧人必需早睡。我们便分手回房。想看书,又觉灯光暗淡。只能与诗人继续闲聊,虽未限于谈经论道,但身在庄严道场,也不能口无遮拦。然后就打一会儿坐。寺院寂静,感觉极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