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是今年CES上的最大热门之一,众多自动驾驶汽车纷纷亮相,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的信心。同时,从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适应性验证管理规范(试行)》草案到国家发改委《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草案,中国亦开始探索自动驾驶领域的法律政策,提出战略目标,意欲打造智能汽车强国。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从科幻概念逐步落地到各行各业,将从重塑驾驶、医疗、制造等领域开始,全面重构人类社会和生活。 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尤其令人瞩目,政府、资本、企业等纷纷押注。业内认为,共享出行、电动化、自动驾驶三位一体的大变革将彻底改变汽车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极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交通事故带来的负外部性如劳动力丧失、保险、诉讼、医疗支出等由此得以避免,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未来,可以像鱼群一样协同的自动驾驶汽车车队将占领城市,交通拥堵将不复存在,老年人和残疾人将能享受到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出行便利。 发达国家开始出台自动驾驶战略,着手修订阻碍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出台促进自动驾驶行业创新的法律政策。 从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适应性验证管理规范(试行)》草案到国家发改委《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草案,中国亦开始探索自动驾驶领域的法律政策,提出战略目标,意欲打造智能汽车强国。 自动驾驶汽车是今年CES上的最大热门之一,众多自动驾驶汽车纷纷亮相,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的信心。存在三个方面的趋势:
在自动驾驶汽车法律政策方面,各国立法主要的着眼点包括: 1、明确自动驾驶技术的合法地位。比人类驾驶更安全是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根本前提。这一观点被各国接纳,联合国、欧盟、美国、英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共机构开始修订交通领域的法律法规,或者出台新的法律政策,以便清除自动驾驶行业面临的各种障碍并促进其发展。 2、探索自动驾驶准入机制。准入包括两个方面,测试准入和市场准入。测试准入方面,各国大都要求获得政府许可,美国一些州不要求许可前置;市场准入方面,美国最新立法为企业开发新的自动驾驶功能提供合规豁免,销售的车辆可不满足传统的机动车安全标准。 3、探索自动驾驶安全标准。衡量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尚在初期,传统的机动车安全标准又难以全盘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所以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和性能标准的探索,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采取从指导性指南等软法到强制性标准等硬法过渡的方式。 4、致力于解决新的责任问题。谁对自动驾驶汽车造成的事故承担责任,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责任的主体需要从司机扩大到制造商和设计者。安装黑匣子,记录行程过程,是在司机和制造商之间分配责任的有效方式。制造商不能因为汽车自主运行而规避其责任。在这方面,产品责任是否具有局限性,需要进行论证;寻求新的保险框架可以解决赔偿问题。 5、伦理争议不应成为绊脚石。自动驾驶汽车在道德困境中如何抉择,是各界较为关注的话题。德国尝试出台了一个包括20条原则的自动驾驶汽车伦理准则。各国经验表明,潜在的伦理争议需要研究,但不应妨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因为明确的安全性才是自动驾驶汽车监管的初衷,伦理则具有不确定性。 6、关注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汽车正从一个被动工具变成一个移动计算设备,收集和处理信息是其核心。带来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各国都在探索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安全标准,同时强调数据归属、数据使用和分享、隐私保护等数据问题。 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对传统汽车业的影响将逐步展开,最终过渡到完全的自动驾驶,不仅仅就汽车而言,而是整个交通系统。这不仅影响汽车的设计,也重塑城市生态和生活方式。而人类对驾驶位的统治将可能不复存在,没有人再想要开车。 这一切并不比所谓的可能威胁人类生存的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更为遥远。创新仍在继续,仍在加速。在新旧交替之时,法律制度和政策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全球各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举措足以说明这一点。 附件: 2017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法律政策热点 一、美国交通部发布《自动驾驶系统2.0:安全愿景》,12项标准聚焦自动驾驶安全 2017年9月,美国交通部发布了题为《自动驾驶系统2.0:安全愿景》的自动驾驶汽车指南,以回应汽车制造商对消除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法律障碍的请求。 指南聚焦12项非强制的自动驾驶汽车性能标准,分别为系统安全,操作设计领域(ODD)、物体和事故探测和反应(OEDR)、后备方案(最小危险状况)、验证方法、人机交互界面(HMI)、机动车网络安全、防碰撞性(Crashworthiness)、自动驾驶汽车碰撞后行为、数据记录、消费者教育和培训,以及联邦、州和地方法律。 在对立法和监管的建议方面,指南提出三项,分别为:
二、美国国会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立法,为自动驾驶汽车监管创建联邦框架 9月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部自动驾驶法案(SELF DRIVE ACT);9月2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提出另一部自动驾驶法案(AV START ACT)。两部法案略有差异,预计2018年将获美国国会两院正式通过,成为法律。 法案的核心规定包括:
自动驾驶法案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监管创建了一个联邦框架,通过划分联邦和各州法律规定的权限,减少了各州不同的法律规定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造成的不确定性,且更新现有的严格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以适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化,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部署和测试进程。 三、德国修改《道路交通法》,明确无人驾驶技术的法律地位及责任 2017年5月,德国议会两院通过了一项由运输部提出的法案,修改现行的道路交通法规,允许高度或全自动驾驶系统代替人类自主驾驶,给予其和驾驶人同等的法律地位。驾驶人甚至可以在车辆自动驾驶时放手方向盘,自行浏览网页或查看邮件。 此外,法案还规定了自动驾驶模式下的责任认定、驾驶员的权利义务、自动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的赔偿金额等。具体内容包括:
四、德国提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汽车伦理原则,道德困境决策不可事先编程 2017年6月,德国交通部下属的伦理委员会发布一份《自动和联网驾驶》报告,在其中提出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遵守的20条伦理规则。 这些伦理规则包括:
五、英国提出《汽车技术和航空法案》,保险法规以乘客为重 2017年2月,英国《汽车技术和航空法案》为自动驾驶汽车引入了新的保险规定,表明英国政府的立场是确保受害者可以从保险公司处获赔,主要包括以下条款:
六、英国出台《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关键原则》,8项原则护航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 2017年8月,为了确保智能汽车的设计、开发及制造过程都将网络安全纳入考虑,英国运输部与英国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CPNI)共同制定了一套新的网络安全原则,全称为《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关键原则》,共包括8项基础原则,分别为:
七、英国提出《自动和电动车辆法案》,让英国消费者享受技术福利 英国的《自动和电动车辆法案》已于2017年10完成下议院二读,正处于委员会辩论阶段。在自动驾驶方面,条例聚焦保险问题。新法案规定:
八、新加坡出台《2017道路交通修正法》,依托管理降低事故风险 新加坡政府于2017年2月7日通过了《2017道路交通修正法》(The Road Traffic (Amendment) Act 2017),并于2017年3月13日得到了总统的同意。为了建立将事故发生几率降到最小限度的管理制度,该法规定:
九、日本发布《无人驾驶车辆公路测试标准》,规范测试流程和要求 2017年6月,日本国家警察局通过了一份关于无人驾驶车辆测试的标准。标准包括如下内容:
十、瑞典《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规范》正式生效,以行政监管规范道路测试 2017年7月,瑞典《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规范》正式生效,适用于高等级自动驾驶水平的汽车,包括部分、高度以及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该法规定:
十一、丹麦修改《道路交通法案》,在自动驾驶领域引入严格责任 2017年5月,丹麦议会对“丹麦道路交通法案”进行了必要修改,从而使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公路上开展试点项目。一个具体的试点项目只能针对通过批准的车辆进行,整个项目必须由经过认证的评估师进行评估,以确保项目是安全的。 测试项目需向交通部申请许可,申请应包含对测试车辆的描述、测试计划和车辆自动化规格等。项目许可证将强制许可证持有人承担对潜在损害的投保义务,同时对车辆造成的一切损失承担严格的责任。驾驶司机(现场或远程)和被许可人也可能同时对试驾期间的任何刑事犯罪或违反“道路交通法”的行为依据一般责任原则承担责任。 来源 | 腾讯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