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炭藓种植悄然兴起

 秦岭之尖 2018-01-14

  雨后,独山紫林山台地上的水田里,泥炭藓正在生长。这种长于紫林山的本土植物,有两千多亩,全都生长在沼泽地上。

  50岁的水族汉子吴光仪,在10多年前开始采摘野生的泥炭藓,晒干后卖给前来收购的商贩,每斤5到6元钱。一天下来,他能赚到40元钱。这笔收入,在都柳江沿线的山区里,已算很高。


  泥炭藓有着超强本领,它能吸收并储存相当于自身体重25倍的水分。都柳江源头的水,来自紫林山遍布的沼泽地。而沼泽地里,大量生长的泥炭藓,通过不断吸收和释放水分,对沼泽形成补充,进而孕育成了都柳江的源头。

  研究表明,紫林山中,覆盖泥炭藓等水生植物的沼泽,其强大的蓄水功能,等同一座中型水库,能涵养800到1000立方水,对于保障都柳江及下游珠江水系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吴光仪和众多的老乡,不能再进入沼泽地里,采摘野生泥炭藓——1999年,独山县政府将遍布沼泽的紫林山等片区,列为县级自然保护区。

  已习惯于获得较高收入的吴光仪,不甘心放弃泥炭藓。“寨子里的水田很多,但产量很低。”他说,这也是全村170多户人家贫困的主要原因。

  2009年,他把采摘回来的野生泥炭藓,播撒在自家两亩水田里,试验人工种植。吴光仪的试验成功了。第二年,他收获了600多斤干泥炭藓,卖了6000元钱。

  两年多后,贵州省政府决定将该片区列为都柳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泥炭藓。随后,又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这意味着,紫林山中的野生泥炭藓,有了更加严厉的保护措施。


  如今,整个紫林山村,120多户人家,户户都种植了泥炭藓,面积超过3000亩。今年,为更好地保护野生泥炭藓资源,独山县林业局通过层层申报,从国家获得项目资金,对种植泥炭藓的村民,每亩补助500元钱。同时,还给予每亩山林14元钱的生态补偿。

  据称,在紫林山村,村民们种植的泥炭藓,产量水平不一,最高亩产干藓800斤左右,产值9000多元。而最低只有几十斤,平均300斤左右。“现在,需要提高人工种植泥炭藓的产量。”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说,但问题是,像吴光仪这种肯动脑筋、喜欢摸索的村民,还不多。

原创精彩不断,欢迎点评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