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商会发行的特殊纸币一羌帖兑换券

 雪峰读书 2018-01-14

张新知 王学文

 一羌帖兑换券的发行背景

“羌帖”是相对于当时我国东北流通的“私帖”和“官帖”而言的,是我国东北和新疆地区民间对沙俄帝国在我国发行的卢布纸币的俗称。“羌帖”流入我国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通过媛挥条约》侵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羌帖”就越过边界侵入我国东北。1868年,中国商人曾向官府报称:“近来该夷商人比前倍觉诡诈,凡买本铺之,并不付银,俱给羌帖,小民等欲不卖给,尤恐致失两国之谊”。与此同时,“羌帖”还渗入新疆的伊犁和塔城地区。到1875年以后,黑龙江省暖挥县儿乎为“羌帖”所独占。据有关资料记载:“光绪初年(注:

1875年为光绪元年)暖挥商贾行用皆系俄帖,华商购办货物必须以银易帖,始可易货。以至边界数百里,俄帖充溢不下数百万”。

1898年随着华俄道胜银行在哈尔滨建立分行和中东铁路开筑,俄人大量流入,并且逐渐操纵了哈尔滨地方的行政权,黑龙江境内“羌帖”逐日增多。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铁路运费、与俄人交易以及铁路地段内的税捎缴纳,强制使用“羌帖”,于是,“羌贴”的流通量迅速增加。至1907年,“乘俄车则只收羌帖,……持中国钱不能行用,反须加价以买羌帖,……俄元只重五钱零,其价反高于七钱二、三华元”。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统计,东北“羌帖”流通量约在1亿卢布以上,其中仅哈尔滨就有4000万,中东铁路沿线6000万,流通在南满和津、沪的尚目‘不计在内。其总额约占全俄卢布流通量的1/16以上。其后,“羌帖”流通量迅速增加,据当时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的你三省经济调查录》载:“北满一带卢布流通额,共为四万万,第就滨江一埠而言,据一般人观察,其数约有二万万,其它如黑河、满洲里沿边各处,亦约有二万万云。流入辽宁的卢布也在数千万元以上。至于带到关内的则“遍及直、鲁、苏、豫之僻乡”。马寅初先生也曾对在中国流通的“羌帖”数量进行估计,他说:“中国受羌帖的损失,有人统计过,说有二万万至三万万之巨,数目虽不能确定,但至少总在二万万以上,是敢肯定的”。1924年,中俄恢复国交会议时,中国方面调查,国人所存“羌帖”数额为82, 87亿卢布。1926年3月10日《北京日报》报道,据中俄会议筹备处专门委员会总核结果,中国各机关、公私团体暨个人方面存俄钞总数为12677, 2万卢布。就连中东铁路局卞编的《茜洲杂志》也对“羌帖”入侵中国的事实供认不讳:东北的“货币流通已经完全受卢布影响了,无论在铸币以及纸币方面都是这样”。“在修筑铁路的5年时期,卢布的价位,较之不合规格的银元更为稳定。在通境的经济结算中,卢布占着统治地位。一切交易,不仅在中东铁路沿线,而目‘在内陆其他许多地方,也使用卢布。农村居民在各种各样的金属货币或纸币中,宁愿吸收卢布,特别在储存货币的时候”。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昔日横行于市的“羌帖”儿成废纸,此时,国币哈大洋券正在酝酿发行阶段,东北各地商会等地方组织为了接济市场找零及流通需要,陆续发行了一些可与“羌帖”兑换的临时辅币券和存票。这些纸币设计形式与比式纸币相同,也以“元”、“角”、“分”为计算单位(个别票券直接以卢布为单位),最小面额为半角(或5分),最大面额为100元。但其共同特点是都与各种“羌帖”有固定比价,这一特点足以反映当时东北地区受“羌帖”的影响之深。

二  滨江商会临时辅币和临时存票

滨江商会的前身为滨江公益会,创办于1901年(光绪27),系经官厅批准的哈埠地区最早一个商会性质的组织,它实质是一个官商之间的联络机构,其所属的商工企业不过百家。1908年2月(光绪34年),依照清廷嘀会法》规定,滨江公益会比式改称为商会。因当时道外地区称滨江县,隶属于吉林省竹辖,而吉林省这时设立商务总会,故滨江商会的全称为“吉林省滨江县商务分会”,负责人称作“会长”。1913年(民国2年),泰命改称为“吉林省滨江县商会”,并将会长改称为“总理”。1918年(民国7年),依照民国摘会法》的规定,工业、商业的经营者均可加入工商会为会员,并将“总理”改称为“会长”。当时经会员选举张汁为会长,李明远为副会长,并设会策若十人。

滨江商会为接济市面零币短缺,钟于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行羌帖兑换券。  

1,滨江商会临时辅币券

1917年,滨江商会开始发行临时辅币,面额有半角(封底图1) ,  1角、2角、5角4种,其中,1角券有“民国六年十月”和“民国六年十一月”两种版别,后者票面中间面额四角印有“新换票版”四字(封底图2)。这些票券分别由福升笔店(半角券)、滨江工艺教养所(民国六年十月版1角券)和滨江墨林堂(民国六年十一月版1角券、2角券、5角券)二家印刷厂印制,均为横式印刷。门一面印有楼阁、山水和火车等图案,上方印有手写体券名“滨江商会发行临时辅币”,左侧y印年份,右侧印有字号,字以千字文排序,号码为红色或黑色4位阿拉伯数字。下方印有“足拾角兑换羌帖壹元”字样。背面印有发行声明:“本埠市面向系流通羌洋,近因零币缺乏,市面滞塞,本会为维持钱法起见,特发行半角、一角、三角、五角四种小票,以资接济,一侯钱法充足,再由本会如数收回,以防毛滥,特此声明”。此套票券设计和印制都非常精美。   


2,滨江商会临时存票

1919年,滨江商会又发行了1元、3元(封底图g) ,  5元、10元(封底图4)  4种临时存票。此套票券分别由滨江墨林堂(1元券)和忠廷石印局( 3, 5, 10元券)印制,票券色调较深,格调占板,除1元券有山水大楼图外,其他票券均为花纹图案。门一而上方印有“滨江商会发行临时存票”券名,左侧竖印“民国八年造”字样,右侧印有千字文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字号,字为红色,号有红、黑两种,下方印有“此票足一千元、一五十元俄帖兑付”字样。背面印有发行说明,但1元券和入三10元券说明内容详略不同:1元券说明为“本埠现因羌币毛荒,零币缺乏,金融奇紧,周转不灵,甚至大小帖兑换任意加价,钱法如此紊乱,商业前途何堪设想?本会为调剂金融平价兑换起见,特发行一元、三元、五元、十元临时存票四种,以资接济。此种存票准以一千元或一百五十元大帖来会兑换,不折不扣,与老帖一律行使,倘有不肖奸徒仿行伪造,一经查出定即送官惩究不岱,特此声明”。此项说明清楚地阐述了当时滨江地区羌帖贬位情况和大小羌帖兑换混乱情形,也表百了滨江商会发行此项临时存票的目的。3, 5, 10元券的说明较简略,“本会为维持市面,调剂金融,特呈准发行一元、三元、五元、十元临时存票四种,以资接济,倘有不肖奸徒私行伪造,一经查出,定即送官惩究不贷”。   


三 哈尔滨总商会临时存票

哈尔滨总商会的前身是“哈尔滨商业公所”,成立于1901年,1908年改称哈尔滨总商务会,地址设于哈尔滨埠头区(今道里区),1916年根据民国嘀会法》将哈尔滨商务总会改称为哈尔滨总商会。  

哈尔滨总商会于1919年5月发行了5角、1元、3元住」一底图5) ,  5元(封底图6) ,  10元(封底图7)  5种面额的临时存票。此套票券设计风格一致,颜色搭配合理,均由哈尔滨永远石印局印制,门一面中间印有门楼、城景和山水,面位分列两侧,上方印有“哈尔滨总商会临时存票”券名,下方印有“此票照第一条兑换羌帖”(第一条内容即‘瞒足羌帖一百五十或一千元始能执换”)字样。背面印有“哈尔滨总商会发行临时存票条例”四条:“第一条,现因哈市零币缺乏不便找付,特由本总会公议决定发行此项临时存票五种,即五角、一元、三元、五元、十元者为限;第二条,此项临时存票须满足羌帖一百五十元或一阮始能执换;第二三条,油烂涂抹难辨真假者不能执换;第四条,如有变造假造者送官究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