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美学 除了前面讲的比较单调的干净的纯色搭配以外,也可以尝试一些色彩差别较大的搭配。比如上图中的浅绿色加上粉红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和红色的搭配,如果搭配不好就很容易让人看起来不舒服,这张图的调色在我之前的微博里有讲过,感兴趣的可以翻看一下。 黄色和绿色的搭配可以说是比较常见了,这两个颜色搭配在一起给人的感觉非常的温馨和治愈,再搭配上白色的背景又增加了一些干净清新。 拍照时关于背景的选择。比如这张,是在一家冰淇凌店里拍的,向外就是绿色背景,向内就是室内的白色背景。选择绿色背景能让照片色彩更加强烈,若是白色则更为纯净,但是想要表现出主题给人甜腻的感觉,还是选择绿色的搭配比较好。 绿色、黄色、橙色、红色,这些处于暖色和中性暖色区域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能给人温馨治愈的感觉,这个色系比较适合拍些食物。 冷色系和暖色系的搭配也可以给人不同的感觉。 比如这一张,冷的黑和蓝加上暖的黄,让照片不是那么的冷清。不过这也是大自然天然的色彩构成,摄于早晨六点,越南芽庄的日出。 冷色的蓝加上暖色的黄,比较适合一些室内的家居拍摄和咖啡店,不过也不局限在室内,如在室外的蓝天加上黄色的柠檬黄或是其他类似的蓝黄搭配。 色彩的搭配还有很多,但经典的清新配色一般是黄绿蓝。 但是拍腻了也可以尝试一些冷色系的静物,比如上图中的黄和灰、灰和蓝此类的。 总之,配色需要摄影师慢慢提高自己的色感和审美,不同的配色总有不同的效果,没有固定的搭配。当出现在你的镜头里的色彩是美的,那就是对的。拍摄自然里的风景,天然的配色也能给人意外的效果,所以多去拍、多去感受,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颜色都值得被相机珍藏。 关于静物的构图 关于构图,我一直认为拍照的时候,不要刻意去思考要用什么构图,而是通过自己的眼睛来看你的取景框,你觉得这样好看了,那么就是一个好的构图,当然这个还是需要在你看了很多照片提高自己的摄影审美的前提下。 ▼ 上面四张图属于比较满的构图,即主体几乎占了整张照片部分,没有太多的留白。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构图适合海绵和近距离拍一些树叶,以及图四中的大片花朵。 ▼ 这四张都是对角线形式的构图,不是严格意义的对角。但这里说的是对角构图则是指主题大致在对角线上,为画面构造出分层,这种构图方法在拍摄一些几何物件时比较常用。 ▼ 对于一些大风景,可以在拍摄时使用类似上面四张图的构图,大概有一条明晰的分界线,在图片四分之三的位置,图片中有留白的地方,主题也能够表现。 旅游时拍摄一些远景我经常会这样构图。 ▼ 关于静物的构图,还有各种各样说不清的图。希望大家在拍摄的时候不要局限于构图,而是学会用自己的相机去找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身边的美。 关于静物的物件 关于静物的物件,也就是被我们拍摄的对象。 首先呢是一些自然景观,树叶、天空、大海、以及一些建筑。另外还有很多细节容易被我们忽视,桌子上的书本、书本上的笔屑、木桌上的风扇、枕头旁的日历,等等许多。 ▼ 关于生活中的物件,每个人的生活不同,能拍出来的东西也不同,每个人生活都有美的一面。只是你还没用相机去发现,买一些有质感的小物件,摆在家里,闲来无事打开相机来拍一拍,也是不错的趣味。 ▼ 比如买一些桌布,买一些木制的物件,或是玻璃瓶,都可以拍出很多温馨的静物。 如何后期修图 调出日系清新色调(室外) 关于调色,前期的配色也决定了你后期的可塑性。前期好的配色可以让你的后期没有那么辛苦,所以也希望大家拍照的时候,不要抱有“我后期再来调”的想法。 能够前期拍好是最好,后期做轻微调整就可以出片,下面就给大家讲两张静物的调色。 ▼ 修图工具可以选择LR或者PS,因为对于静物而言,更多的是颜色处理,所以我的大部分图片都是LR完成调色的。 调整基本参数 原图有点偏暖和偏暗,首先是对基本参数的调整。 曝光度和阴影增加 树枝的颜色,饱和度拉低,减少画面杂色。 绿叶颜色调整 黄叶颜色调整 浅绿颜色调整 由此可以减少树叶间隙杂色。 分离色调 调整阴影和高光偏青色使画面清新。 增加蓝原色饱和度提升整体色感 完成 关于后期修图 调出日系清新色调(室内) 对于一些室内的照片,我们需要确保前期拍摄不过曝,甚至可以稍微欠曝一点点。选择在光线能够正面或者是侧面照射到主体位置进行拍摄,这样拍摄的效果会好很多,下面我们看一张室内的修图过程。 ▼ 首先打开LR或是PS Camera raw 原图有一些暗而且灰灰的,所以会增加曝光和对比度,然后再减一些过亮的高光,补足过暗的阴影。 提升地板的亮度 调整地板的亮度和色彩 调整仙人掌的亮度 分离色调 高光和阴影加青色。 增加蓝原色饱和度来提升整体色彩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图片的高光和阴影都可以加青色,这需要看你原图的配色构成来决定的。 增加蓝原色饱和度来提升整体色彩感。 完成 最后 关于静物拍摄,更多的是需要摄影者能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最后,感谢大家的喜欢和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