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和自学习惯
爱因斯坦的父亲是个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对他的学习和事业等没有特别的关照。爱因斯坦后来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欧几里德几何。这两件事,对他以后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还阅读其他人的著作,并对哲学发生兴趣,13岁就开始读康德的书。后来,他在《自述片断》中曾说:“我的那一点零散的有关知识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
1898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在写给他妹妹的一封信中曾说:唯一使我坚持下来,唯一使我免于绝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终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从没有荒废任何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读书之乐外,我从不允许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费在娱乐消遣上。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期间,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而不去追求什么娱乐消遣活动。
自学为什么效率更高?学习中的知识点好比是盖大楼用的砖,要想建一个结实的漂亮的大楼,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然后自己把知识点放到框架中最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位置上。这才变成自己的知识。任何两个人,学习的知识点可以是一样的,但是理解的程度绝对会有差异,这就是知识体系不同的原因。
而自学,是建立这种框架的一个最好的方法。但是,前提是人要有非常的自律精神,能够控制自己不分心,持之以恒。
二、读书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情况而有所取舍。
这就是自学的第二个好处了。其实,我们目前的学校设立的课程,试根据人群普遍的智力水平编的教材,当然不会适用于所有人。有的书可以不读,有的则要重点读,反复读,透彻理解。这一点自学的时候可以自己决定。
1896—1900年,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的爱因斯坦发现自己要成为一个好学生,在学习上仍有许多不足。于是他决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自己,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他在《自传片断》中是这样写的:于是我逐渐学会抱着某种负疚的心情自由自在地生活,安排自己去学习那些适合于我的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我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但是我也“刷掉了”很多不适于我的东西。而以极大的热忱在家里向理论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这样做是好的,并且显著地减轻了我的负疚心情,从而使我心境和平衡终于没有受到剧烈扰乱。这种广泛自学不过是原有习惯的继续。
就是这样,爱因斯坦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发展,而是毅然地舍弃和“刷掉了”许多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把精力和热忱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三、读书学习之外常与同学讨论
爱因斯坦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经常与两个青年朋友在晚上一起学习和讲座各家哲学著作,谈论哲学和科学和各种问题。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他与马尔塞耳格罗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谊。爱因斯坦后来回忆道:每个星期我总是同他去一次里马特河口的“都会”咖啡店,在那里我同他不仅谈论学习也谈论着睁着大眼睛的年轻人所感兴趣的一切。此外,他正好具有许多我所欠缺的才能:敏捷的理解能力,并且,处理任何事情都井井有条。就这们,他们经常谈论学习和交流学习心得,后来这位同学成为著名的大学教授和数学家,最后又帮助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中不仅有物理学的论断和解释,而且,还牵涉到一些数学问题,这方面他解决不了,才请格罗斯曼来一起帮忙的。
和人讨论的一个好处是为了维护你自己的观点,你会拼命的去寻找证据说服对方,如果遇到良师益友,你的知识面,知识深度会飞速加深,因为每次辩论,都会逼着你把你的知识体系高速运转,驳倒对方,这是一个进步的绝佳的方法。
四、提倡深入了解,反对死记硬背。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古城尔姆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当时德国学校,教育纪律十分严格,盛行的又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爱因斯坦对此十分厌恶,他喜欢“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学习中喜欢采用理解的方法。他在回忆自己要考大学的那段生活时曾说:热衷于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诵,加以记忆力又不强,所以我觉得上大学学习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以后,即使到了大学读书,他仍然坚持“深入理解”的学习方法,而决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记硬背。
深入理解就是一个把所谓知识点放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的一个过程,就好比在人脑中建立一个自己最习惯的知识目录。不但牢牢记住了知识点,而且还能高效率的调用这些知识,灵活运用。
五、重视实验
这一点在在可养工作中尤其重要。爱因斯坦在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方程之后,几年后自己独立地给出了几组解。根据这些解,他给出了几个预测,并顺便指出了验证预测的试验方法。这几个著名实验后来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分别是:引力红移,水星进动点试验观测,光线弯曲。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这就等于是板上钉钉了。
六、学习数学
数学太重要了,它是科学的基石。任何科学理论,最终都要归结到数学上的证明。数学是最严密的学科,没有之一。
七、大胆想象
这里并不是凭空想象一些不切实际的理论或者超自然现象。而是跳出思维窠臼,逆向思维。其中最困难的就是,你要敢于想象你尊进的前辈科学家,他们可能是错误的。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做到。
八、研究哲学
哲学是在科学的前沿指明大概方向的学问。当你处在科学前沿的无人区,没有任何理论指导你的方向。如果你懂哲学,或许可以从中思考出大概可能的方向,从而加速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