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的不骗你:漂亮的低饱和作品不是用色相/饱和度命令做的

 上官踏月 2018-01-14


时常有影友问起,自己在修低饱和图片时对“色相/饱和度”里无论是整体色调还是单色调都很难把握效果,有什么更好的诀窍吗?好吧,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其实很多漂亮的低饱和作品不是用色相/饱和度命令来做的。真的,我不骗你。


我们来试试用一根曲线修出漂亮的低饱和作品。

▲  原图

拍摄于福州评话的说书场,受环境限制曝光、构图上都有些不足,但环境特色、总体气氛、人物姿势、瞬间抓拍都还不错,具备后期价值。

开始制作


1.


调整直方图

在ACR界面里打开图片,将直方图调整到位。

在ACR界面里观察直方图,按照直方图“撞墙不起墙”的原则对原图进行直方图调整:

调整后暗部细节、反差、通透度都很不错了。

具体的调整数值:


2.


制作暗角

通常低饱和的人文类作品都会与暗角结合使用。如果你不喜欢暗角,这个步骤可以忽略,跳到下一步。

“径向渐变”拉出一个椭圆,四个锚点控制大小,旋转合适角度放在合适的位置。参数设置如下(每张图片不同,参数设置也要做相应改变的):

至此,ACR界面里的基本调整结束,打开图片进入PS界面准备做“低饱和”效果。

3.


 “曲线”调整图层

(1)将“曲线”从最高光处往下压至最低,画面呈现全黑。我们将图层的混合属性改为“饱和度”,于是便出现了黑白图层。

(2)通过调整“不透明度”得到不同饱和效果,这里我选用了60%的不透明度。


4.


效果的精细修改

(1)新建一个“色彩平衡”调整层,选取“中间调”有意识的营造偏青、偏黄色调,更加符合一种古朴的感觉:

(2)图片的饱和度仍然很高。再次创建曲线调整图层,重复上一步骤,这回我们把不透明度降为40%。

这是我想要的低饱和效果了

(3)继续创建曲线,做一个小的S形加强图片的反差。


5.


最后的润色

(1)用图像——调整——阴影高光来平衡一下画面的明暗关系:

(2)“CTRL+A”全选,“CTRL+T”自由变换完成满意的构图,确定,取消选择。完成制作。

(3)还可以再对图像进行一些锐化处理。不过我个人对图片的“高反差、高饱和、高锐化”的三高毛病是比较反感的,所以我没做这个步骤。

最后制作结束,出图:

▲  最终成品图

▲  原图

完成

制作小结

许多影友误以为纪实类、人文类的片子不能后期,那都是因为没有仔细研究征稿启事。以大家瞩目的“国展”征稿启事为例,一般都会有一条类似这样的要求:“在后期制作中,对影调和色彩等视觉效果的调整须为适度,以不违背拍摄对象客观真实属性为原则”。那么只要我们在规则范围内进行后期处理,得到的作品还是可以参加相应类别的比赛投稿的。

作者介绍:


刘礼文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类银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