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 年,一个科技爱好者的生活是这样的

 初83班 2018-01-14

| 微信第一风尚自媒体 |

范主说:你是怎样玩智能的?

(商务范出品,转载请注明)

科技不断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小到手机、智能机器人,大到智能家电、电动汽车 ... 几乎每个人都与科技有着或深或浅的关系。

当然,每个人对于各个方面的智能科技、熟知程度也自然不同。下面我们就看看不同的人群,都是怎么玩智能的。

☞科技入门者 -- 可穿戴智能设备

许多对科技感兴趣的入门玩家,一开始都是处于试水阶段。这时候追求的是投资少,见效快,可以快速感受智能体验的小物件。

大价位的无人机、生物科技对他们来说太过 ' 遥远 '。反而一些基础可穿戴的智能设备、周边小件更受他们喜爱。

爱买可穿戴智能设备

许多入门者谜之喜爱的智能手环,价格亲民,辨识度高,日常戴着还能吸睛。

像现在很多人买的 Apple Watch,外形看着就很简单,操作起来也易上手,日常手机来电、短信等各种通知,抬下手在 Apple Watch 上就能看到,特别方便。

同时,还有一些站立提醒、计步、睡眠监测等功能,平时都会定时提醒,花不多的价钱就能感受一些智能贴心小功能,吃瓜群众普遍都很满意。

使用智能 APP 辅助生活

除了依靠这些可穿戴智能设备,入门者还喜欢研究一些 ' 独家 ' 智能 APP,似乎办公加入智能就可以提高效率。

Google drive 就是个例子。很多公司日常需要 Team work,团队一起做作业总是进度不一,各种修改意见也是参差不齐。

而有了 Google drive 后,软件就可以实现多个平台相互分享,每个人的进度和修改也都能看得见,算是操作比较方便直接的云平台,办公加入智能后确实效率变高了。

不光以上这些,像智能耳机、智能遥控器、智能触摸台灯 ... 其实这些可穿戴设备加入智能科技后,花不多的价钱就能带来智能体验,大大提升 ' 幸福感 '~

☞追求品质的中产 -- 利用智能装置提升品质

热衷科技、爱玩智能的科技咖中,还有一些是追求生活品质的新中产。他们经历过智能小件带来的美好体验后,开始着手大件,

Dyson 360 Eye

以往每天下班回家,还需要专门留出时间清扫地面。为了节省时间,不少中产会选择 Dyson 360 Eye,这款机器顶部有一颗摄像头和传感器,360 度全景视觉区分已清扫 / 未清扫区域。

有了扫地机器人,只需静静看着它前后左右的转转转,特别省心 ~~

Amazon Echo 音箱

Amazon Echo 音响也是很多中产玩家青睐的生活装置,日常语音对话中说一些要求(闹铃、音乐、导航、查询等),都能帮你实现。甚至用一个音响就能控制各种家电,在厨房里喊一嗓子就能关掉客厅灯,这种智能科技带来的体验,多惬意 ~

除了以上这些,其实还有很多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小物,同样是动辄数万,别人用来出国玩,追求品质的中产会用来买扫地机器人等物件,毕竟在他们心中,智能科技带来的良好体验更加重要。

☞智能极客,对科技前沿如数家珍

讲了这么多,范主再讲到对智能科技最为着迷的智能极客 ~

范主听身边一个喜爱科技的小伙伴说,这帮极客虽然不爱社交,但是爱晒自己 ' 作品 '(比如无人机航拍的各国照片 ...)这么一想还真是。

晒作品

扎克伯格日常除了投资 VR 项目,更是把 VR 技术玩的非常 6。

之前小扎就自爆在家中装了多台 VR 设备,可以 360 度记录女儿动态。目的 .... 就是想把女儿保存在虚拟现实中 ~ ( 不得不服这个脑洞 )

尝试智能家居系统

除了体验智能 ' 玩具 ',逐渐开始用智能装置家里,也是很多极客玩智能的一种方式。

比尔盖茨的家中,就遍布各种高科技。从进他们家开始,客人会先领到一个内建微晶片的胸针。预先设定好的温度、湿度、灯光、音乐等条件传到中央电脑,一切就会快速展现。

而且这个传感器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光线和室内温度。同时,无论你走到哪个房间,音乐还会跟随 ...

前边讲了那么多,其实都是一些硬件装备,花钱就能办到。范主最后要分享的,是很多智能极客的 ' 软实力 '。

关注科技前沿,对新领域成果如数家珍

像 IFA、MWC、CES... 作为一名智能极客,自然是对这些大会信息如数家珍。毕竟每年各种科技趋势以及新型前沿成果等信息都会伴随亮相。

IFA(德国柏林消费类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展览会)、CES(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MWC(西班牙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等等,每个都极具权威很有业内发言权。

其中的 CES 大会,最近也刚好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今年大会的日期是 1 月 9 日 -12 日),再次吸引了一大波极客。

Google Assistant 与 Apple HomeKit 谈论如何阻击 Amazon,Vuzix 又新出了的 AR 眼镜、马斯克都想要的家用机器人 Roomba...

今年大会上,又有很多智能科技、酷炫好玩的新成果出现,不过这还不是最吸睛的。范主觉得在 Engadget 主办的 2018CES 最佳大奖中,入围两项大奖的 BYTON 拜腾,才最为独特 ~

拜腾入围 Best of CES 2018 最佳交通技术和最佳创新奖

☞为啥 BYTON 拜腾最为独特?

很多科技咖肯定知道,电动汽车一直是近两年各种智能科技圈的重点话题,今年 CES 大会也不例外,很多智能代步工具都有出现。

其中,拜腾 BYTON 就借今年 CES 大会,顺势发布了首款 BYTON Concept。现场一亮相,就引发了广大智能极客的强烈围观,反映十分热烈↓

发布会现场视频

BYTON 拜腾总裁兼联合创始人 Dr.Daniel Kirchert 现场还说 :

BYTON 拜腾是一个了解你的智能终端,它会越来越懂你,不断地优化用户体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它会学习你的喜欢和习惯,提供最个性的服务。

外观看,BYTON Concept 就充满未来感,酷炫十足。

首先,从外观看,这辆 BYTON Concept 很像一辆从遥远未来开过来的车。整个车身造型很摩登简洁,车顶倾斜并收窄的设计构建出富有魅力的线条,简洁又有力量感,

整体车身长 4.85 米,宽 1.96 米,高 1.65 米,轴距长 2.945 米,并配备了 22 英寸的超大轮胎,运动感十足。

BYTON Concept 还采用了创新的智能表情 ( smart surfaces ) 设计,在传统汽车进气格栅位置,增加了醒目的 LED 灯带贯穿前脸,衬托着中央位置的发光 LOGO,

而且智能表情在不同场景中都有不同显示模式,比如不同的电量状态、车辆解锁以及行进期间,与用户和行人进行 ' 对话 '~

BYTON Concept 外观视频↑

其次,车内还配备了一块极具科技感的全面屏(Shared Experience Display)。

这块全球首创的 50 寸全面屏,长 125 厘米、高 25 厘米,直接横贯汽车前部,取代传统汽车里的中控台 ~ 屏幕还做有智能设计,可以像比尔盖茨家里的 ' 智能照明 ' 一样,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屏幕明暗度,以此确保驾驶员不容易分心,or 影响视线 ~

在操控方面也非常简单,极具未来感。

只要人在车内,甭管任何一个位置,都能通过简单易行的手势控制大屏(比如用手随便抓取一个地点,抛进大屏中央的地图里,就能启动导航),这点听起来是不是就跟科幻片《钢铁侠》里,智能管家 J.A.R.V.I.S. 化身成 AI 超级程序有一拼?

电影科幻片《钢铁侠》

除了这一大块全面屏,在方向盘的中间位置,还配备一块 8 寸的触控屏,让驾驶员在触手可及之处即可方便控制共享全面屏以及导航、座椅调节、温度等功能。

触控屏的两侧,也整合了挡位键等全车仅有的几个物理按钮,看着简约又美观 ~

BYTON Concept 内饰

BYTON Concept 彻底开启刷脸模式

除了以上这些智能科技点,其实这次推出的 BYTON Concept,还彻底实现了刷脸技术,要啥车钥匙?直接刷脸开车 ~

只要站在车身前,甭管你是车主还是其他人,镶嵌于 B 柱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就能精确区分。甚至还能根据用户专属 ID 的使用记录,进行座椅角度、音乐等各方面个性化设置,真真做到像一个私人管家一样 ~

BYTON Concept 内部空间大

作为一辆汽车,车身内部的空间大小也是衡量性价比很重要的一方面。

这款 BYTON Concept 与普通汽车相比,范主感觉内部的空间结构明显更开阔。什么中控台?仪表盘?统统不存在的。BYTON Concept 没有传统的前排中部挡位,从图片就能看出座椅附近 ' 一马平川 '、特别平坦。

每个座椅还可以单独调节,乘客高矮胖瘦都能有一个舒服的空间体验。

人脸识别、触控、语音、手势控制、物理按键,BYTON Concept 独创的五种多维度用户控制方式,也让这款车体验起来更像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特别方便。

在人跟车之间的交互问题上,BYTON 给了我们新的玩儿法和体验方式,原来日常生活与智能结合,真的可以让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商务范出品,图片来自网络 | 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微信公众号『商务范』,微信号:bfaner)

『 新浪微博 @ 商务范范主

每日逼格养成计划请长按此 QR 码: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  bfaner@vip.163.com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