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龙泉清溪 2018-01-14
《顶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有文献记載的乌纱帽最早出现在东晋。东晋成帝时,
凡在宫里做事的人,都戴有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不过当时尚没有“帽”这个称呼,而叫作“乌纱”。这顶乌纱,当时只是仆人们的穿戴,晋朝贵族们都是戴高高的白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王休仁的,为了标新立异,把一块黑纱的四边抽扎起来,做了一顶与众不同的帽子,有不少人仿制戴上。
到了隋文帝时期,“乌纱帽”的专称开始出现了。由于隋文帝喜爱戴乌纱帽,无论王公贵族还是下层小吏,都跟着赶这股潮流。唐朝的时候也是如此,唐太宗甚至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不过,皇帝百姓都戴同样的帽子,身份就不好区别。于是,隋文帝就定了条规矩,以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
宋代,乌纱终于定格为官员的专利。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此外,他还要求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高低。
到了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作出规定: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3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
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