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喜神谱》封面 《梅花喜神谱》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的木刻画谱,为南宋末年宋伯仁编绘,重刊于景定二年即1261年,这是一部极有艺术价值的专题性的画谱,为历代画家、版本鉴藏家所珍藏。 这部画谱分上下卷,按梅花从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八个阶段,画出不同姿态的梅花一百幅,每幅配有题名和五言诗一首。因宋人称画像为喜神,所以此书名为梅花喜神谱。 宋代以后兵祸战乱,给宋版书带来了厄运,流传下来的书籍犹如凤毛麟角。因此,宋刻本一直被藏书家视为顶级珍品,百年前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 《梅花喜神谱》宋伯仁自序 宋伯仁爱梅成癖,在自序中说:余有梅癖,辟圃以栽,筑亭以对…余于花放之时,满肝清霜,满肩寒月,不厌细徘徊于竹篱茅屋边… 宋景定本《梅花喜神谱》清代钱大昕跋 《梅花喜神谱》是画谱,又不仅仅如此。其精巧的装桢、秀挺的书法、雅致的小诗和极尽想象力的绘画令人观止,遂成为了书籍中的艺术品。翻阅此书,确实有如沐春风、久旱逢甘雨之感。 《梅花喜神谱》-擎露 细观图谱中梅花,虽仅一枝一蕊,却是高低顾盼、活泼新奇,作者在有限的主题和格局中发挥着超常的艺术才能,将极简结构主义玩到了极致。 《梅花喜神谱》-渔笠 《梅花喜神谱》-寒鸟倚树 《梅花喜神谱》-古文钱 《梅花喜神谱》-颦眉 《梅花喜神谱》-并桃 《梅花喜神谱》-新荷溅雨 《梅花喜神谱》-麦眼 画的题名和配图的小诗展现了作者在诗文上的才情,比如以“麦眼”、“柳眼”冠名未发之梅蕾,以“佛顶珠”、“古文钱”的奇思妙想比喻不同形态下的含苞欲放。 继而又以“药杵”、“卣”、“爵”等生活中所见物类比喻梅花初放的各种喜人姿态;在为盛开的梅花写神时,更联想到“欹器”、“悬钟”,笔墨图真,惟妙惟肖。 《梅花喜神谱》-瑟 《梅花喜神谱》-爵 《梅花喜神谱》-金印 《梅花喜神谱》-野鹘翻身 《梅花喜神谱》-佛顶珠 《梅花喜神谱》-悬钟 《梅花喜神谱》-欹器 因相距年代久远,有些画名不太容易理解,比如“欹器”,它是周朝一种注水计时器,鲁国国君将它视为国宝放在宗庙中,提醒自己万事要采取中庸之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梅花喜神谱》-蛛挂网 在“烂漫”这一篇章中,作者先以“开镜”、“覆杯”两幅从正面写真,随即的“并桃”、“双荔”则是从侧面写神,“凤朝天”、“蛛挂网”展现了梅花俯仰上下的动人神采。 《梅花喜神谱》-晴空挂月 “晴空挂月”这一幅让人拍案叫绝,一枝从右上角横入画面,向左下方的对角线伸展过去,梅花则侧脸向右翻转,倒挂枝头,恰似一轮新月当空挂。 《梅花喜神谱》-琴甲 为每幅画题一首小诗,非才思敏捷者不能为。据记载,宋伯仁曾出版多部诗集,《梅花喜神谱》中亦不乏清新雅致之作,其中也流露了作者作为南宋文人壮志难酬的孤愤和知音难觅的寂寞。如《琴甲》这首: 高山流水音,泠泠生指下。 无与俗人弹,伯牙恐嘲骂。 《梅花喜神谱》-欹风 《梅花喜神谱》-孟嘉落帽 《梅花喜神谱》-凤朝天 《梅花喜神谱》-开镜 《梅花喜神谱》-丁香 《梅花喜神谱》-寒缸吐焰 《梅花喜神谱》-蜗角 《梅花喜神谱》-孤鸿叫月 《梅花喜神谱》-松鹤唳天 《梅花喜神谱》-惊鸥振翼 《梅花喜神谱》-穿花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