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让“石头”变成宝贝?全靠这门手艺的传承

 大山图文书馆 2018-01-14


咱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美玉也觉得,纵使有些籽料自有原滋原味的美,但大多数玉石,还是需要通过雕琢,才能绽放魅力。


以艺载道▼


璞玉在普通人的眼里,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块破石头;但在艺术家眼里,尤其是玉雕大师眼里,每一块璞玉都是鲜活的灵魂。


他们从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于尺山寸水之间,感受到宇宙天地的广阔,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



玉雕的传承


玉为石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这就靠工匠的一点灵思,一双巧手了,玉雕作品意境的内蕴,便是由手上开始的。


玉雕这门古老的东方艺术,是中华文明深厚的基石,从精美的玉器中,玩友们可以领略历史的辉煌,也可以看到创作者的智慧。


形神兼备▼


时至今日,随着玉雕技艺的发展,工艺精湛的玉器越来越多,玉器样式琳琅满目。玉雕大师所展现的精湛技艺,征服了广大玩友,但每一个人生命是有限的,怎么能让我们的玉雕手艺去延续,这就需要传承。


生动传神▼


在继承基础上创新


美玉曾听一位玉雕师傅说过,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应具备“三性两味”,“三性”即社会性、艺术性和商品性,“两味”指品位和趣味。


空灵简洁又意境深远▼


现代人对古人的理解,是以现代人的眼光为基础,而基于传承的创新是把现代审美和古典气质相结合,做到新而不老,兼顾历史的传承和艺术的发展。


在传承老一辈玉雕技艺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这样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味道,又有时代精神,才能够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的凤凰摆件▼


 因材施艺


一件好的的玉雕作品,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材料极富多样性,像翡翠、白玉、玛瑙、珊瑚、松石、水晶等原料都有独到的处理手法。


每一种料都有其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原料并无好坏之分,“没有废料,只有废品”是老一辈艺人对原料的理解。


独具匠心的俏色观音▼


这种做法,也被年轻一辈的匠人传承了下来,刻画造型时以原料为基础,所有的造型都是从料里找出来的,像“小中见大,平而反鼓,薄而反厚”,这些都是前辈艺人的可贵经验。


不同的材质有着各异的文化气质,创作时要以材质的气质为基础,认真考量题材的文化内涵和适合的表现手法,把材质的气质、题材的底蕴、技艺的特点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件有生命感的作品。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宝玉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而玉雕工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让“石头”焕发新生命的这门手艺,体现出了雕刻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术,也值得更多的匠人用心传承。

玩友们身边有十年如一日坚持玉雕传承技艺的朋友吗?大家是否也被这种匠人情怀感动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