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岱另类的读书治学方法

 yh18 2018-01-14

唐宝民

张岱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陶庵梦忆》、《夜航船》等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凡出类拔萃的文学家,其做学问的方法一定与众不同,张岱的治学方法就十分另类,因此才使他成长为一位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文学家。

古代科举考试的书目,是以“四书五经”为对象的,因此,许多学子便以终身研究“四书五经”为目标,孜孜不倦、皓首穷经,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了浩繁的经文注释上面。张岱虽然也曾醉心于功名,但他却没有那样做。张岱认识到:做学问依靠注疏,只能得到原意的一点皮毛而已;如果想要产生创建性的观点,则需要建立在广泛阅读之上的灵光乍现。张岱的这种感受,相信许多读书者都曾经历过,笔者也曾有过多次类似的经历:苦苦思索某一个问题,却得不到答案;于是继续进行其他的阅读,忽然某一天,触类旁通,先前所思考的那个问题的答案便得到了,这就是张岱所说的灵光乍现吧。

对于学问的追求,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志向,但许多学人在孜孜苦读过程中,也不免会心生困惑:耗费如此精力去苦读,所为何来?价值何在?张岱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自己的做法愈加怀疑,在文字中,他不断忖思: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做各种知识的探索呢?追求学问的本身有什么意义呢?后来,他总结出了自己对读书、治学的意义的看法,那就是:读书、做学问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信仰,它不应该带有任何功利性目的,也不以成败论英雄,即使结果是失败的,那么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也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张岱曾经编写了一部《夜航船》,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书,在这本书中,张岱广采博搜,汇集了天文、地理、考古、方术、植物等多学科资料,编撰成了一套二十部的大书,在每一部之下,张岱都罗列出了他认为必须知道的事,令人读后眼界大开。那么,张岱写这本书的缘起是什么呢?在这部书的开头,张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和尚与一位文人同宿于夜航船里,文人高谈阔论,和尚感到敬畏并慑服,所以,在睡觉的时候,就不敢把脚伸直,而是蜷缩着。后来,和尚听文人谈话有破绽,就对他的学问产生了怀疑,于是故意问他:“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文人说:“是两个人。”其实,“澹台灭明”指的是一个人,他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复姓澹台、名灭明。和尚又问:“这样的话,那‘尧’和‘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文人说:“当然是一个人啦!”其实,“尧”和“舜”是两个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和尚听完他的回答,就笑着说:“这么说来,就让我小和尚伸伸脚吧!”张岱因此感叹道:“全天下的学问,只有夜航船里最难对付。”船上那个夸夸其谈的读书人,看似学问渊博,其实只是一个卖弄者,他虽然读了许多书、知道了很多事,但只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并没有对学问进行深入研究,并没有对自己的所学进行甄别和思考,这样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学问家,只不过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已。在那个时代、在张岱所生活的绍兴一带,文化风气很浓,几乎人人都能读书识字,在那个地方,就连工匠也读过不少书,但他们的学问基础并不深厚,所以只能称为“两脚书橱”。张岱显然是反对做两脚书橱的,在他看来,只做知识的占有者是不够的,还应该对所读到的知识进行鉴别、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应该边读书、边做独立思考,要能从浩繁的典籍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史料、从汉牛充栋的材料中获取精华,这样才是研究学问的正道。

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中,张岱是一个很另类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且文笔生动、读来十分有趣。我想,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与他另类的读书、治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吧!张岱的读书、治学方法,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不过时,仍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