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国画小品题跋赏析(五)——亦禅亦仙,寄迹山林

 昵称40044036 2018-01-14

亦禅亦仙寄迹山林

——沈周《端阳词》题跋赏析

■何

  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的端阳佳节,年近古稀的沈周作客东禅僧舍,那天风雨时至,如此佳节,畅饮蒲酒,品味香粽,忽有雅兴,于是填写了一阕《鹧鸪天》:

  风雨葵花小院前,老夫留此学安禅。家中尽有家中事,客里聊修客里缘。蒲酒畔,粽盘边。一般佳节过年年。浮生所寓谁拘我,着处为欢也自仙。

  一段僧房佳话就这样演绎了。随即,可以想见,他在僧房濡墨展纸,挥毫书就这阕词。古稀之年的沈周,其结字虽有黄山谷、苏东坡的味道,实则疏朗俊秀,熔铸苏、黄自成严谨刚健之面目;其点画极尽精微,甚至到了非常讲究的地步;用笔以中锋为主,篆籀笔法为之,苍劲有力。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先画画,再题款,然后钤盖印章。而这件作品,是历经一个半世纪之后才完成的。且看右下方题款:

  壬辰夏日,客友持石田翁《端阳诗》见示,下多空纸,因乘兴写此,不敢媲美先哲,聊以寄意云尔。鹤涧老人张宏,时年七十有六。

  壬辰是1652年,年近八旬高龄的张宏画下这幅《蜀葵图》。张宏的配图,在一斜土坡,绘有蜀葵,葵花盛开,菖蒲挺拔,虽于乱石泥土之间,却不失蓬勃生机。这种淡墨写花、叶,用焦墨勾叶脉,在浓淡干湿之中表现花卉的阴阳向背的没骨法,颇具情趣。若不仔细欣赏,人们肯定以为是沈周的手笔。张宏见友人出示沈周的书法,因看到空白的地方颇多,故而乘兴补图。石田曾作葵花词,宏补葵花一幅图。

  据传,苏东坡每次创作的作品,都有留下很多空白的地方,以待友朋或者后人题跋;米芾曾在友人林希已传家45年的一段蜀素上写下了《蜀素帖》。沈周写下这阕词,留下如此多的空白,是否也有苏东坡这样留于他人来合作之想?而张宏的朋友藏有沈周的这件作品,是不是也像林希那样独具慧眼等待能与先哲相媲美的人来补图?今天我们也只能猜测臆断了。

  沈周一生,亦禅亦仙。沈周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当时是繁华的大都市。然而,沈周身在红尘中奔波,心却在红尘中起伏,他是“大隐隐于市”,寄迹山林而又活跃于朝市。词中所言“家中尽有家中事”,实则是遇忙处会偷闲,忙世人所闲,闲世人所忙;“客里聊修客里缘”,在是处闹市中取静,在喧闹尘世中寻觅一席闲静之地。这在晚年的沈周作品中尤为常见。此作,词作淡雅超凡,以不朽之文章歌抒自己之胸臆,书法则闲适幽静,以神韵具胜之笔表达对心灵安静愉悦的渴求,文辞和书法互为表里,达到高度的谐和。张宏的补图,又在画上和诗书达到了谐和。

从身份上说,沈周是一个隐者,他非社会主流人群,实际上比任何人都入世和谐世,是一种成熟负载于更大文化价值选择的隐者。正因为如此,其作品在“展卷掩卷之间,可以辟汉,可以消夏,可以生隐,可以卧游,可补《世说》,可广《闲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