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夜•思(八)“假设情景下自我比较心理”的利弊

 耐心是金 2018-01-14

在展开论述之前,我们先看一张表,这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的真实情感的反映,他从9月上旬开始持有券商,这一个月当中其心理变化完全可以做为一个案例教学。

某同学这一个月的假设心理
某同学这一个月的假设心理

上面的内容我只贴出了一部分。

我这个同学的一个习惯:每天都要去拿着自己的持股,去和市场上的股票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一般会有两种结论:1,我如果不拿着XX股票,而是买了XX股票,我今天会赚X个点,郁闷。(这属于典型的妄想心理 )2,我幸好拿着XX股票,不然今天又要赔掉X个点,爽。

第一种情况他之所以郁闷,因为其有一个前提假设条件:那就是他卖掉手中个股后,100%能够买到第二天上涨的那一只,并且卖掉的那一只肯定不涨。

前面的只是客观阐述,到目前为止,我未使用任何倾向性语言对这种“假设情景下的比较心理”进行评判,因为我认为,这种心理有利也有弊,投资者一定要客观地看待。

一、假设情景一般很难实现:就像我这位同学,他之所以惋惜的原因在于他假设“卖掉手中个股后,100%能够买到第二天上涨的那一只,并且卖掉的那一只肯定不涨”,这种假设条件实现的概率是多大呢?30%都不到。

二、假设情景下的比较会影响持股情绪:所以用30%概率能够实现的条件去推导结果,往往容易导致结果失真。而这种结果往往会对交易情绪形成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是脱离现实基础的,如果缺乏把控能力,这种压力会进行错误的传导,最终导致冲动型、非理性的交易。

三、假设情景下的比较会促使反思交易行为:前面说了,这种自我比较不一定全部是弊端,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促使交易者去反思自身的交易行为,到底是持股好还是调仓换股好?这种不断的比较能够激发投资者去总结经验,去改善自己的交易系统。正所谓老手都是不断的从各种挫折中爬出来的。

结论:如何才能将“假设情景下的比较心理”朝着最有利的方向转换?八个字:多想少动,小心求证。我这位同学今天盘后又发私信给我,大意是幸好没动,瞎动的话可能死得比较惨,因为他昨天还在幻想着去买(昨天复盘后)图形看着不错的方大炭素、安凯客车和万华化学。所谓多想少动,就是说可以不断地去假设,但是别太当真,因为一天假设十次,但交易制度的限制,你也只有10%的机会去实现你的假设。所谓小心求证,就是指你一旦决定从十种假设中选取一种进行交易的话,这个交易千万不要冲动,不要一把下去赌你的这个假设,而应当逐渐的去验证这种假设。比如你自己假设明天券商股会涨,那么就不要今天满仓就杀进去,而应当根据你的这种假设实现的概率去逐渐的建仓。比如你得到了确定利好券商的消息今晚会公布,那么你可以用8成的仓位去试,另外2成作为备用。比如你是从技术的角度发现券商到了支撑位,那么你就只能够拿着5成的仓位去建仓,等到明天确认支撑位的托举比较强的时候再加仓。比如你是从别人的嘴里得知有机构明天要拉券商,那你可能只适合拿1成的仓位去试一试。

归根结底一句话:投资是理性的。冲动型的、主观型的交易不是我所推崇的,一年到头偶尔头脑发热几次可以,但是天天生活在假设当中,不是成熟投资者的做法。要学会用理性去驾驭感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