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食肉菌是一个误称,因为这些细菌并不食肉,而是释放出能够溶解组织的毒素。 食肉菌并非单一细菌,是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有化脓链球菌、创伤弧菌。它专“吃”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时清除,细菌会从内部将患者“吃掉”,故又称“食肉菌”。 食肉菌所产生疾病的医学术语是坏死性筋膜炎。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供的数据,美国每年大约有1000例坏死性筋膜炎感染者,该机构还指出这一数据可能少于实际数量。 坏死性筋膜炎易患人群为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年老,静脉吸毒,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慢性皮肤溃疡者。诱发因素为皮肤擦伤,烫伤,刺伤,动物或昆虫叮咬等。 这类细菌的感染速度非常快,在症状变得十分明显之前,就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此疾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以四肢为多见,尤其是下肢;其次是会阴、颈部、面部、腹壁和背臀部等。儿童以臀部、腰部为主,成人则多见于腹部及会阴部。严重时受感染部位的内部组织完全暴露在体外,坏死部分形成凹陷,就像被“吃”过一样,十分恐怖。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性疾病,一年也就遇到2到3例,如果就诊不及时,病情会迅速发展导致坏死,引起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虽然这个疾病发病率不高,但是因为发病后不容易及时发现,前来就诊的患儿往往治疗难度大,恢复时间更长。 儿童自身免疫力较低,细菌更容易通过皮肤的破溃入侵到儿童体内。儿童身上一旦出现水泡,或者皮肤出现破损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要随意处理。在保证患处清洁的前提下,实时观察儿童状态,一旦出现红肿、触及疼痛的时候,应及时就医,以免因耽误病情导致严重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受伤 如果是小伤口,用碘伏消毒,碘伏是生活中较常用到的外用药,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 如果伤口较深,可用双氧水进行消毒,注意观察伤口变化,如有恶化要及时就医。如出现咽痛等用药后不能缓解,也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