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始于汉初,《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当时的方块字起笔和落笔的时候方向不一致,书写起来比较慢,所以开始有了打破这种方块体势,朝着一个方向,加快速度书写的书体,即草书。汉代早期的草书叫做“章草”,后演变为“今草”。 章草任然保持字的个体独立,并且任然有隶书的“燕尾波势”。虽然笔画简单,也比较清楚,但是和小篆、隶书的结构都不相同,所以辨识度低,难以辨认。 今天我们就从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三国魏书家韦诞称其为“草圣”,后人随之。)的《八月帖》章草中,入门看草书。《八月帖》,也叫做《秋凉平善帖》。章草,六行,八十字。见于宋刻《淳化阁帖》。 《八月帖》字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用笔古朴含蓄,圆润健劲,结体随行气的趋势而变,自然流畅,是张芝章草的代表作。该帖章草少有夸张形式的“燕尾”,收笔含蓄,大多作点或捺点,或者回钩下连,初具今草气息。 释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为秋凉平善广闲。弥迈想思无违前。比得书不逐西行。望逺悬想。何日不懃。捐弃漂没。不当行李。又去春送举丧到?美阳。须待伴比。故遂蕳絶。有縁复相闻。飡食自爱。张芝幸甚。 下面为拓版高清本和逐句对照,这样看,是不是觉得容易看懂了? 喜欢记得分享给更多人哦! 各位有什么关于国学知识想问小编的 天天在评论区坐等各位 娓娓道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