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怒间的艺术 雕刻中的人生——俞开明

 聰哥的寶藏 2018-01-14


俞开明   1954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76年进入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1989年辞职转而学习木雕至今。

1986年,漆画《四大美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2001年木雕《戒尺在手,心里不愁》获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博览会铜奖;

2002年木雕作品《呆若木鸡》、《僧人趣事》、《滥竽充数》、《计上心头》等一系列作品均刊登在台湾艺术杂志《典藏》上。

2012年木雕作品《嵇康抚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俞开明的木雕离不开对生活的入微观察,周围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成为了他积累素材的原始材料。等到灵感迸发的时候,心中早已有了草稿,形象自然是信手拈来。艺术最重要的是有灵魂,艺术家不仅需要贴近生活,还要从一般人的视角中开拓不一般的艺术,拔高作品的价值,让鉴赏者直接审视作品的灵魂。俞开明在描绘作品时,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仿佛一眼就能洞察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他的市井人物系列作品。这种表现手法也成了他一个标志,用作品表现一种精神。


俞开明《更夫》 黄杨木雕

  这件黄杨木雕市井人物,雕刻技法精湛,风格质朴。作者刻画一更夫,眉眼中可看出饱经风霜之感,更夫双手敲打更槌,手指粗糙、指甲扁横,裸露的小腿短粗有力,生活的艰辛困苦在这个人物当中表达的淋漓尽致,而更夫神态、动作都较为夸张,颇具谐趣,又表现出人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作者精细的雕刻技艺让人物的形象和作品神韵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俞开明 《市井人物》黄杨木雕

此件作品以黄杨木所作,作者雕刻一市井中人闲走于街市,人物挑眉嘬腮,神形消瘦,表情极为丰富,似笑非笑,欲语还休,右手持蒲扇,却不是用来纳凉,却在敲着左手,似在盘算什么。作者运用高超的雕刻技法,将一市井小人物的内心刻画的颇为丰满,整件作品流露出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俞开明《 饿也难受饱也难受 》黄杨木雕


俞开明的人物雕刻,以古人居多,但在衣袖、面部表情等细节的刻画上却运用了新的表现手法,在写实与夸张之间拿捏的恰到好处,每每传达出人物不一样的气质和神韵。可以说,他在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在主题凝练、比例设计、氛围烘托、整体布局上融入了自己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态度,从而使作品彰显出一种文化气息和生活内涵,那是参透人生后的一种大智大愚、大悲大喜。





大图





俞开明《逍遥自在》黄杨木雕


俞开明《搔背不求人》黄杨木雕


俞开明《酒足饭饱》黄杨木雕


俞开明《闲情逸致》黄杨木雕


俞开明《翘首以待》檀香木雕


俞开明《替人算卦》黄杨木雕


俞开明《惬意无比》黄杨木雕


俞开明《论茗待品》黄杨木雕


俞开明《久不见荤》黄杨木雕


俞开明《清风月夜》红酸枝木雕


俞开明《睡意未醒》黄杨木雕


俞开明 《思前想后》 黄杨木雕


俞开明 《忍俊不禁》 黄杨木雕


俞开明 《足食方饱》 黄杨木雕


俞开明 惜金如命


俞开明 酒足饭饱人物摆件


俞开明 碗茶过瘾


2006年作 俞开明 家学世司农  黄杨木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