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棍子打死人,有违理性的社会公平

 冰剑穿心 2018-01-14

一棍子打死人,有违理性的社会公平


      一棍子打死人,有违理性的社会公平


               作者:冰剑穿心




   据东方网消息,一张上海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公示的截图又刷爆朋友圈,图中列出的闵行文来中学女教师缪某曾经涉及殴打医生。不少网友质疑,上海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有过伤医行为的教师是否可以参加职称评审。专家认为,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要有容错机制,教师道德成长需要过程,如果犯错后已深刻反省,应给予其自我改正和提高的机会。(东方网1月11日)


一个教师能不能评定高级职称,是由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决定,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规定,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结果等次在合格以上。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59号)的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教师职称评定从国家层面来说只有指导性意见,各省市可能有不同的规定。职称评定是一个综合性考核的标准,它是依据综合分数是否满足职称评定标准要求,如果满足,完全可以评定职称,如果不满足,自然也就无法过关,上海公示结果就是反应了公平公正的结果。


    一个犯过错误的人能否在技术上给予评定,这完全受制于职称评定的标准,与犯错和不犯错没有关系,如果一个教师因各种原因触犯法律,并且取消了教师资格,那技术职称也就无存谈起。其实职称评定细则里并没有限制犯过错误的人不能进入该序列。如果因某个人犯过错误,而将其排除在技术提升序列之外,有失公平性原则,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是罪犯,就可以限制他们发明创造吗?这也充分说明技术不但无国界也与身份无关。给技术论出身就是一种为身份论异化表现。


      诚然,教师作为一种特殊工作,他担负着培育人才的同时还担负道德品质的感化,实际上教师不但是一种职业,同时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影响一代人的人品,人格的诞生,同时也影响一个社会风尚的改变,所以对于教师在道德方面应该有着高标准,严要求也是无可厚非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教师是一种职业,自然这个队伍中必然有人犯错,但是犯错能够改正,何须一棒子把人打死呢?仔细探究一下,党的干部任用条例中,还是对犯过错误干部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何况教师这种职业呢。


    教师是红烛他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应该是道德楷模。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和永远的光环可能是教师一生的追求,也可能是社会对这个职业的期望。但是我们也必须宽容那些改过自新的人在技术上进步,如果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理性的阐述,那么给予犯错误的人一种技术认可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厚非的了。


冰剑穿心作于2018-01-14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