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 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驻马听·吹》 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作者在短短的八句中,写出了三个阶段笛声的变化特点:起处的突兀,中间的丰富,结尾的余韵;更以丰富的联想,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夸张,自然巧妙、毫无斧凿之痕的用典写出了自己对笛曲的独特感受。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冻成片梨花拂不开, 大灰泥漫了三千界。 银棱了东大海, 探梅的心噤难捱。 面瓮儿里袁安舍, 盐堆儿里党尉宅, 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曲子开头写大雪如冰冷无香的柳絮扑向大地,又如冻成片的梨花。接着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进一层烘托飞雪之大。从扑面飞来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远及近,凡高到低,尽情描摹,面对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气,那些喜欢踏雪赏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语,生动形象,把用典与俗语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别具艺术魅力。
《蟾宫曲·雪》 薛昂夫 天仙碧玉琼瑶, 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 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 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小令主要运用了比喻、用典、反问等手法。开篇用三个妙喻领起,把漫天飞舞的大雪,比作是仙女洒下的晶莹洁白的美玉,又似点点扬花,片片鹅毛,飘逸灵动,无限妩媚,写得美艳奇绝;再用“访戴归来”,“寻梅懒去”与雪相关的典故,让人感动,使雪境更具魅力;以反问作结,引发读者的思考耐人寻味。
《凭栏人.寄征衣》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此曲写妻子想给外出的丈夫寄衣时的复杂心情;不寄衣怕夫挨冷,寄去又怕丈夫不归,以免有“悔叫夫婿觅封侯”之悔。这首小令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的刻画,表现了妇人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挚的感情。
《殿前欢·梅花》 景元启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 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 山妻骂,为甚情牵挂? 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作者说自己与梅花浑成一体,无法分辨,蕴含着以梅花高尚纯洁的品格自喻的用意。此曲前段用语典雅,后段用语通俗,在描绘中渗和着哲理,这在散曲中别开生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