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荡观前

 苏迷 2018-01-14

  ▲金泓

  公历2017的最后一天,步行街上,灯火通明,人流如织。这里是苏州城最中心最繁华的街,观前街。

  跟着人流,如果你挤进一家大型商场,那便是闯入购物者的天堂。通透的灯光照亮你所有的欲望,你随便驻足在哪个柜台,都会有一张不打折的笑脸迎上。你随便摸一摸哪件看上眼的衣服,都会有一双殷勤的玉手为你奉上,供你试穿,只要你的耐心比手扶电梯还长,你就可以从美国的T恤一路穿到意大利的西服。

  跟着人流,如果你挤进任意一家餐馆,那便是闯入饕餮者的胜地。氤氲的香味,刺激着你胃里最深的渴望。你若想尝尝本地的特色菜,松鼠桂鱼、响油鳝糊、碧螺虾仁这些名菜,便能从网上的图片变成桌上热气腾腾的佳肴;你若想吃吃各地的风味,成都的串串,广东的烧鹅,湖南的臭豆腐,韩国的烤肉,日本的寿司,都能跨越千山万水,在异乡的厨房里成功地诞生,供你大快朵颐。

  如果就这样,你满意了。那只能说明你不懂观前街。因为这些,你走进园区、新区任何一家综合性商城,都能得到满足。

  观前街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在玄妙观的前面。如果每一块地砖代表一年的话,你得踏过一千八百四十块砖,方能踱回到玄妙观的前身——晋代真庆道院。开元宫、天庆观、玄妙观、正一丛林、圆妙观、玄妙观,名字改了又改,但道观一直存在。建筑因屡遭兵燹而建了毁,毁了又建。你见到今天的玄妙观,其实就是见到了历史。

  东西脚门的文昌殿、雷尊殿等,淹没在形形色色的商铺中,或许你根本不曾留意过。你能关注到的,是依旧宏伟的三清殿。重檐歇山,四角有高高翘起的飞甍,屋脊两端宋代的大龙头,栩栩如生。正中有铁铸的平升三戟,古意盎然。你若是愿意花门票进殿,还能见到画圣吴道子的“老君”画像,是宋代名手照刻的,上面还有唐玄宗的像赞和颜真卿的题字。倘或不曾进殿,殿外东面地上有一头石做的赑屃,驮着一块硕大的无字碑。这碑上的文字本是明朝“读书种子”方孝孺所撰写,记述的是洪武四年(1371)清理道教,称玄妙观为正一丛林,设道纪司,革昆山县五十顷香火田充军晌等史实。后来朱棣篡位,要方孝孺起草诏书,他誓死不从,结果被诛十族(《明史》只载诛父一族)。碑上的字也被勒令铲除。

  或许这些,只与善男信女有关,只与文人墨客有关。大众们可能更关心世俗的生活。其实,苏州城中最市井最热闹的场景,就在三清殿后面弥罗宝阁废址上,一群人围着的是男女对唱的苏州“滩簧,另外一群是看‘魔术’,而最大的一群是在听‘小热昏’,两个人各立在一张凳子上,中间是一个高脚小桌子,上面放着一只小箱子。那两个人说一阵,于是唱,于是再说,于是再唱。大约一刻钟就歇一会,就了一把茶壶嘴喝一阵;于是就叫听众买他们的梨膏糖。”这是80年前书上写的事。

  上了年纪的老苏州,一直在惦念着观前街的闹猛与有趣。他们说休息天的时候,可以从东头一直荡到西头,从西头再一直荡回东头。那里还有他们心心念念陆稿荐的酱肉、稻香村的糕饼、叶受和的茶食、采芝斋的糖果、黄天源的糕团。其实,这些老字号现在都在,他们却说味道不如从前了。我知道,从前的味道再也回不去了。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船,行人都慢,一天只能逛一条街。街上生动发生的一切,便是眼里看到的所有,便是融入生命的岁月。

  夜色中,灯火耀耀煌煌。商铺里传来的流行音乐,促销打折叫卖声,还有当当的打银器声交织在一起,让人置身于喧哗的声海中,你大步流星,想要逃离。这时,茶室里传来一阵糯软优雅的评弹声,让你如坐小船,划桨于春湖中。你驻足,倾听,望了望“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妙观,便又有了荡荡的念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