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嘉诚:想出人头地 就得把握当下

 禅心慧海 2018-01-14


一、什么样的心成就什么样的事

王阳明的“心学”不是一般读书人的坐而论道,而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在跌宕的人生中悟到的真理,所以王阳明“心学”是重践履(实践)的学问。 

《传习录》原文:“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解释:王阳明说:“后世儒生不明白圣人的学说,不从自己的内心的良知良能上去体验认识扩充,反而去追求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一味的只是好高骛远、爱慕虚荣,不知道自己有桀、纣的心地,动不动却要去做尧、舜的事业,这怎么做得来呢?于是一年又一年碌碌无为,直到老死,都不知道自己干出了什么成就。真是可怜可悲啊!”

二、李嘉诚

有一次我与李嘉诚先生交流,谈到如何冲破弱势的局限?谈到何以成为今天的自己?李嘉诚先生说:没有人愿意贫穷,但出路在哪里?我理解这些恐惧,因我曾经一一身受。

李嘉诚先生说:我很怀疑只凭刻苦耐劳,和一股毅力,是否足以让我渡过难关?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是否早已注定?纵使我能餬口存活,但我有否出人头地的一天? 几十年前这些问题每一个晚上都在我心头。 

我迅速发现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专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区分出来。若果成功是我的目标,驾驭一些我能力内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转逆境十分重要的关键。我要认清楚什么是贫穷的枷锁—我一定要有摆脱疾病、愚昧、依赖和惰性的方法。无论在言谈、许诺及设定目标各方面,我都慎思和严守纪律,一定不能给人嚣惰脆弱和倚赖的印象。这个思维模式不但是对成就的投资,更可建立诚信;你的魅力,表现在你的自律、克己和谦逊中。

所有这些元素连接在一起功效非凡:它能渐渐凝聚与塑造一个成功基础,帮助你应付控制范畴以外的环境。当机遇一现,你已整装待发,有本领和勇气踏上前路。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在逆境和挑战中,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你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像的。

 三、心学的妙处

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心术不正、一门心思地去破格获取。

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

人生是意念所结的果实。我们要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以良知为指引,去追求内心渴望的东西,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换句话说,内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也就是说,若不以良知为指引,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首先需要有强烈的愿望,这很重要。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成为新的起点,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无论是谁,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世事不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难免这样去看。但是,这正是因为你认为「世事不遂人愿」才招致的结果。就此而言,不如愿的人生其实也正是他心念而来的人生。

 

四、惟精惟一  心上学习

但是如何“惟精惟一”的去做一件事情呢?如何心无杂念的去做,才能达到心想事成的效果呢?这就是需要去私欲、需要强烈的愿望,需要从自己的内心的良知良能上去体验。让自己的心地干净纯粹!

曾经有朋友问王阳明:“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意思是:在他内心有了私心杂念的时候,心里虽然能够意识到,可总是不能将这些私欲去除。听了朋友的话,王阳明对他说:“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这句话的意思是:私心杂念刚开始萌动的时候,恰恰是彻底革除之良机,而当下就能立刻把这种私欲消除,这才是人生立命的真功夫。比如说,一个人想要戒烟,那么就要立刻执行这个想法,如果只是想想而迟迟不见行动的话,那将永远也无法戒烟。

朋友意识到了私心杂念的存在,可是他却没有展开行动去消灭它。王阳明就告诫他,做事情要知行合一,既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那么就要立刻去执行,把握当下才是立命之本。

王阳明是中国心学大家,在王阳明的《传习录》里面,王阳明谈了如何学习书法,以下是王阳明谈如何学习书法的原文。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王阳明教导自己的弟子们说:“我开始学习书法时,只是对着古帖临摹练习,这样练来练去,只是学到了字的形象,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后来我改变了学习书法的方法,举笔不在轻易下笔,而是凝思静虑,先在心中勾勒出字的形状和笔画,这样练习久了之后,开始慢慢通达书法之道,后来读明道先生的书论说,写字的时候要恭敬,并不是字要写好,只是用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是学习。”

无论做什么事情,随时都在心上学习,等于心精明透彻了,事情自然也就做好了。

五、把握当下才是立命之本

大珠慧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有一次,有源禅师向他请教:“像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人,也需要用功参禅吗?”禅师回答说:“当然要了。”有源禅师又问:“那么您是怎样用功的呢?”大珠慧海禅师回答说:“饿了就去吃饭,困了就去睡觉。”有源禅师听了之后大惑不解:“如您所说,那么天下的人不是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吗?”然而禅师却摇摇头说:“这当然是不一样的了。”有源禅师不理解问:“还不都是吃饭睡觉,有什么区别吗?”禅师笑着回答说:“普通人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脑子里总是在想其他的事情,在睡觉的时候也是思量再三;而我吃饭的时候就是为了满足食欲,睡觉的时候就是让自己充分休息,差异就在这里。”

“把握当下”恰恰也是王阳明毕生的实践法则。王阳明看书的时候,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把它吃透。

如果是阅读儒家经典,就要搞清他们的精髓所在,从中寻找安邦定国的道理和法则;如果是研究军事著作,王阳明就努力弄懂如何制定出有效的克敌策略,能够把大明王朝那每况愈下的治安状况扭转。

不仅读书如此,当王阳明惹怒了刘瑾被扔进大牢之后,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他所思考的不是如何继续拯救国家和匡扶正义,而是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把狱卒送来的馊馒头一口一口地吃进肚子里。对于那个时候的他来说,保命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其实也印证了心学的一个法则:专心。不管饭菜的质量如何,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吃下去,吃下去才能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把握当下才是立命之本,做好了眼前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无论你将来能获得多大的成就,但是在当下你却只能从读一本书、做好一段读书笔记的小胜利感中寻求安慰。快乐存在于何处?只存在于当下。有些人觉得心学深奥难懂,那是因为你一上来就去研究格物致知,去研究王阳明的成功绝学,并没有从心学的发展历程和基础知识入手,你在当下都没有获得成功,何谈未来的成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