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曾经亲密无间

 闲情漫步123 2018-01-14

在这里,老雷首先稍微解释一下上边这两个名词:国家元首,是一国的最高首脑,是一个国家在实质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中国古代,这个称号只能属于皇帝;政府首脑,指的是一国政府或内阁的领导,掌握国家全部或者部分行政权,在中国古代,一般来说,宰相对应着“政府首脑”这个称呼。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在中国古代,皇帝这个“国家元首”对宰相这个“政府首脑”,那是既紧密依靠又小心防备——皇帝需要丞相这种具有高超政治才能的人帮助他处理全国繁忙的政事,同时又害怕宰相权力太大了,会威胁到皇权的存在。所以,纵观整个古代史,宰相都是生活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丞相这个工作,其实属于高危职业,在这个职位上,得以善终者极少极少。既然皇帝不以“国士”之礼对待宰相,最后的收获,那也只是“一堆跳蚤”,所以中国的朝代,越往后退,大臣越没有自己的气节。


话说回来,中国历史上,虽然宰相属于高危职业,并且处处受到皇帝的提防和限制,不过,有一个时期,宰相受到了皇帝极高的礼遇,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丞相权力最大的一个时期,这个朝代,和我们当下的汉族人,有着莫大的关联,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汉王朝。下面,老雷就给大家列举两个大汉王朝的例子,来看一下汉朝皇帝对宰相的极高礼遇:


情景一:

端坐在朝堂之上的这位皇帝,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斑白,两鬓如霜,但是他的眼神依然锐利,他的大脑反应灵敏度,比壮年的小伙子,还要强上几分。朝堂之上,列位臣工已经列好班次,鸦雀无声,并且在进入金銮殿之前,所有的大臣都上交了自己的兵器。但是,朝会还没有开始,因为,大汉帝国的宰相还没有上朝。然后,过了良久,终于传来了脚步声,这个脚步声已经没有年轻人的那种朝气蓬勃,但是却稳健异常,一步路都不会走错。而等到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之栋梁走进朝堂之后,人们发现这位宰相已经不再年轻,他看起来甚至比当朝的皇帝还要苍老,并且,他是整个朝堂之上,唯一可以佩戴宝剑的人。


然后,等到这位宰相走进未央宫,准备向皇帝行礼的时候,皇帝赶忙命人把这位宰相搀扶了起来,并且,一脚踢向了旁边的太监,让太监给宰相搬了一把椅子过来。然后,君臣二人“坐而论道”。这个场景在大汉王朝经常出现,两个主人公,一个叫刘邦,一个叫萧何。

 

情景二:

金碧辉煌的未央宫,庄严肃穆的大汉朝堂,大汉天子正在和群臣讨论国家大政。端坐在金銮殿上的,是个少年天子,英姿勃发,双目炯炯有神,心胸似海,笑容却特别和善;而在群臣的最前列,是一位老将军,也是大汉当朝的宰相,他虽然两鬓半白,但是眼神如鹰,面容如刀削一般,杀伐果断,气势如虹,仿佛百万雄兵就在他的脚下匍匐而行。


老将军虽然是一位军事天才,但是口才拙劣,说话结结巴巴,但是,坐在上首的年轻天子完全没有不耐烦的意思,反而耐心听讲,细心询问。等到朝会完毕,这位年轻的天子,目送这位年老将军朝堂,才宣布散朝。故事中的这两位主人公,皇帝是汉文帝刘恒,宰相是一代拯救大汉江山的周勃。


这种皇帝和宰相之间的“亲密无间”,都是发生在汉朝,也只会发生在大汉王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