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萝卜 来源 | 悦读(yuedu58) 编辑 | 睡前为你读书(ds2660)
杜牧在《泊秦淮》中有一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讲的是国破家亡时刻,歌女还不知亡国的遗恨,依旧醉生梦死,夜夜笙歌,生活糜烂至极。
钱钟书勾勒了一幅中国留学生的风貌,与杜牧的《泊秦淮》有异曲同工之妙。
1937年,在法国邮船上,十来个在法国、英国、德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忧的祖国,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可转念间,便一头扎进了麻将堆,成天赌钱消遣。
人在享乐面前,什么国家安危,恐怕早已抛之脑后了吧。
《围城》的主人翁方鸿渐,也是众多留学生中的一员,虽没有迷恋赌博,但也绝不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人士。
方鸿渐之所以能留学,与他的未婚妻有关。
他的父亲是前清举人,在小县里做大绅士,可以说是一乡之望了。有一年“点金银行”周经理回县祭祀扫墓,结识了方鸿渐的父亲,此后也经常上门拜访,一来二去,竟攀上了亲戚。
当时方鸿渐还在高中读书,随家里做主订了婚。
正值青春年少的方鸿渐看到校园里的同学都是自由恋爱,内心很是眼红,也因此对素未谋面的未婚妻心生厌恶,执笔写信给父亲要求解除婚约,被痛骂了一顿后,从此死心不敢妄想。
人生有时候真是非常吊诡,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临近毕业结婚之际,周家小姐突然病逝。方鸿渐虽然不喜欢自己的未婚妻,但也对这个短命的女子心生怜悯,向未过门的丈人家写了一封慰唁信。
周经理收到信后非常感动,觉得这孩子知书达理,甚是喜爱。于是把陪嫁喜事的钱和女儿的聘金给方鸿渐,作为留学学费。 方鸿渐本就害怕自己的父亲,此去国外,天高皇帝远,便完全放飞了自我。
欧洲留学四年,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虽兴趣广泛,但学而不精,生活尤其懒散,连学位证都拿不到。
在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下,方鸿渐只得从一个爱尔兰人手里买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学位证,好回去交差。
四年光阴,换一张假文凭。
而方鸿渐后来的人生轨迹,也因这张假文凭,而发生变动。
回国的邮船上,有一位方鸿渐的大学同学——苏文纨。
苏小姐家境宽裕,又是女博士,但依旧处于未婚状态。
因为之前把爱情看的太名贵,不肯随便施与,如今过了适婚年龄的苏小姐,心里也开始发怵,以前瞧不上的方鸿渐,现在似乎也可以将就。
确实,许多姑娘都和苏小姐有同样的心理,年轻时把爱看的过于神圣,挑来拣去,认为后面会遇见更好的,然后一路错过,最终随便找个人将就着过。
人生有些东西可以将就,例如一餐饭、一次旅行,但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将就,例如爱情、婚姻。
苏文纨本想着在航行期间,找机会和方鸿渐进一步发展,却不想被鲍小姐抢了个先。看着方鸿渐和鲍小姐大庭广众之下你侬我侬,方小姐的心被戳的直痛。
女人的嫉妒心和欲望没有理智可言,尤其是情敌相见,分外眼红。
苏文纨对鲍小姐更是常常嘲笑和讥讽,她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个鲍小姐。
钱钟书被誉为民国第一毒舌,平生只夸赞过自己的妻子杨绛,对于自己书中人物的塑造,更是吝啬夸耀。
对鲍小姐的描述,也着实展现了钱钟书的讽刺文学:
钱钟书将鲍小姐的装束称之为“熟食铺子”和“局部真理”——
前者好理解,即熟食店公开陈列任人观看的肉;而后者可谓讽刺味十足,因为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但真理往往是赤裸裸的。
可男人在鲍小姐这样的女人面前,只能缴械投降。例如方鸿渐,就被鲍小姐一句:“方先生,你让我想起了我的未婚夫。”挑逗的不知所云,一直跟着鲍小姐鞍前马后,两人也迅速发展了关系。
露水红颜的结果往往以无疾而终收场。
鲍小姐在和方鸿渐浓情惬意几天后,就翻脸不认人了。 船到香港,方鸿渐看到鲍小姐扑进一个半秃头,带黑框眼镜的胖子怀里,才知道自己被玩弄了。虽然有点小气愤,但毕竟自己并没有吃亏,反而还占了便宜,就无所谓了。
方鸿渐这样的想法其实很现实,女人有时候自以为男人被自己的魅力所征服,洋洋得意。其实在男人心里,不过是不痛不痒的抓一下罢了,无伤大雅,反正不吃亏。
所以女人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保护自己,懂得自尊自爱,才是首要前提。
花心的男人从来都闲不住,鲍小姐才下船,方鸿渐立马就傍上了苏小姐,计划吃饭、看电影、游香港,好不潇洒快活。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书中写到:
这句脍炙人口话,道出了万千男人花心的本色。他此刻陪你笑,逗你开心,给你买东西,但他未必爱你。因为也许一转身他就对另一个女人同样如此。
女人在选择伴侣时,多一点理智,少一点冲动,避免一个花心的男人,否则将会后患无穷。
因为你的一个选择,也许改变的是你一段时期的人生,但也有可能是一辈子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