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入与持有,集中与分散 买入、持有、卖出,三步构成一个完整的投资过程。买入=看好,这点毫无疑问,那持有呢?如果持有=看好,那必然会存在持有=买入。但从现实来看,持有明显不等于买入。持有但不继续买入,一定不是认为没有继续上涨的空间,如果认为新买入资金未来上涨空间太小,那必定也不应继续持有已有的头寸。 持有而不继续买入,在我看来持有体现了两种思维。第一种,虽然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继续上涨,但盲目看好。之所以不敢在高位加仓,核心还是没有底气,这时持有=赌运气;第二种,当前估值合理,但个人认为的合理不一定是市场认为的合理,因此继续持有等待市场“高估”,这同样也是赌运气。 在我所有的持仓标的中,格力仓位最大,把握和确定性也最高,但我为什么没有把账上其余十几万买入格力?一直坚信18年格力PE必上15,17年底的格力也完全符合我预设的15%收益率目标,但我为什么没有继续加仓?归根结底还是败在盲目分散。 个人投资者不同于机构有条条框框限制,要敢于做集中投资,将资金集中在自己最确定的标的上,抱住超级明星股。期货有杠杆可以调节,大机会大杠杆,作为参考,投资股票可以通过对资金的分散与集中来应对不同机会的确定性。 2.销售与渠道 研究消费品,必然离不开对公司产品销售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公司的销售人数、品牌定位、行业属性等因素进行对比,能够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白酒四大高端品牌中,很明显茅台和五粮液要高出老窖和洋河一个身位,商家求着茅台和五粮液卖东西,而老窖和洋河是求着商家买东西,因此反映在员工构成上就是老窖和洋河的销售人数比例大幅高于茅台和五粮液。可以说茅台和五粮液达到了所有消费品品牌梦寐以求的地位,大量预收账款体现了公司品牌的稀缺性与市场的高认可度。 家电行业中,产品的销售渠道其实取决于产品的大与小。小家电的“小”决定了消费者不太可能为了购买而穿过半个城市,因此在任何一个中小型超市看到美的的电风扇、电饭煲、电磁炉这些都不奇怪。消费者要么选择就近购买,要么选择网上购物。然而对于空调、冰箱等大家电而言,为了购买专程跑一趟苏宁、国美,这是消费者普遍能够接受的。所以说线上线下渠道的多寡决定了小家电的销量,美的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家电之王,就是在于它的渠道极其广泛。 同样是销售牛奶的企业,光明销售人数还不及伊利的零头,这背后反映了地方性乳企和全国性乳企销售渠道的巨大差距。光明乳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没有在全国范围进行铺货销售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在和伊利竞争时会有2个天大的弊端。伊利面向的是全国市场,参与广告竞标能够投入更多的费用。只要全国销量提升了,摊在每一瓶上的广告费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光明作为常温酸奶的首创者,市场初期莫里斯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当伊利和蒙牛进入市场后,凭借它们全国性的销售渠道和投入的天量广告费,安慕希和纯甄不仅在光明未能触及的三四线城市大量收割市场,而且在光明大本营也抢占了大部分市场。正如腾讯一样,伊利和蒙牛掌控了最为核心的流量分发渠道,即使其他地方性品牌研发出了爆款产品,伊利和蒙牛也能够通过渠道和广告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3.怎么投资周期股确定性更高 怎么把周期股投资和价值成长股投资融为一体,目前来看我认为找到了答案,要感谢秃鹫投资王总在雪球访谈的指点。周期股博弈激烈,而且存在大量垃圾时间。研究拐点还是研究趋势,在周期品研究上,这两者的难度天差地别。拐点阶段,可能研究只需要做到60分,就能够非常确定未来的方向。而在震荡或者趋势阶段,价格上下都存在一定的道理,这时只有研究做到了80分以上,才能把握未来走势。 做股票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拐点做多之外,我决定放弃其余所有的周期股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