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治愈“啥也看不懂”?

 RK588 2018-01-15

    






 

我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碎片,去大英、大都会、卢浮宫,然后我想秀朋友圈。为什么拍不出好看的照片?”

 

我觉得这是个年深日久类型的问题,想要改变也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排除拍摄技巧这件事,其实我们还是有救的。下面就分享一个绝招你大家。

 

举个例子:



这是一个卢浮宫的大理石雕塑。如果我们站在他的面前,如何克制


“没意思,再看看别的”


这种冲动呢?我的回答是:

 

“尽量找细节”

 

做个引导,大家现在观察这个图片上的雕塑,告诉我你都看见什么了?

 

“男孩、脚边的大脑袋,狮子皮”

 

这恐怕是最基本的认识,那么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男孩和脚边的大脑袋这两个元素,我们基本确定艺术家想要表达的雕塑主题是大卫与歌利亚的圣经旧约典故。关键是别的元素还有什么?

 

据我观察还有:

 

“头顶的桂冠,斜倚着的巨大宝剑和木桩子,手中的石头,飘动的大绸子,夸张表情的脸”

 


木桩子和狮子皮,这是希腊神话中的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标配。看下图:



不过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判断前面那个雕塑是赫拉克勒斯。因为你要明确这尊雕像想要表现的主体主题是大卫故事。于是,这时的希腊元素就成了一种“艺术语言”。是艺术家用来和同样具备人文主义修养的观众进行沟通的一种默契。



再来看男孩头顶象征胜利的桂冠这同样是以希腊价值观语言来作为“王者”这个概念的脚注。这些就是符号化的艺术抽象。

 

除了以上的部分,我们还有一个细节部分需要注意:

 


这里有一个巨大宝剑的手柄,艺术家把这把宝剑和赫拉克勒斯大棒子重叠摆放,如果说两个题材有重叠的话,这里是最明显的一处。按我自己的理解,其实这个地方也是处理的最不好的。太“挤”了。


再看剑柄上搭着的那只手,握着一块石头。这让我们联想到,年轻的大卫正是用投石索打中歌利亚的头,而后拔出巨人的佩剑将他斩杀的。


这些“小细节”是在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的部分。通过这些东西的排布,艺术家达到了将一尊固定的大理石雕塑延展铺排,成为一处经典故事小短剧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个试着断个代:

 

排除它是现代高级仿品的可能(这个事我真管不了了。请不要杀我),我们根据技法和呈现的整体审美观感可以判断它是: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与希腊化时期

C文艺复兴盛期

D巴洛克时期

 



然后,根绝大理石质感我们可以排除A.根据题材再结合基督教早期历史,我们可以排除B



当我们认真观察表情的时候你会的发现虽然已经不是古典时代那种理想主义神性而是充满内心活动的一张脸。但是那不是“真情流露”。而是一种“舞台式的戏剧化表情”。由此我们再排除C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断定这是一个巴洛克时期也就是十七世纪左右的作品。作为验证,可以再注意一下男孩身上飘动的大绸子,这样的镂雕技法恐怕也只有巴洛克以后的艺术家可以大胆尝试了。

 

 

至此,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去“看透”一个艺术品?

 

细节,元素,联想。

 

当然,大家会发现,这三个技巧的前提其实还是学习和积累更多的背景知识。不然,缺乏了必要学习的招式依旧是假大空和耍流氓。比如,给大家来个沉重的打击:

 

 

这个半身雕塑,狮子皮、大棒子、大胡子男人。

 

赫拉克勒斯吗?并不是,他是奥列留斯的败家儿子,古罗马的一个荒唐君主。像这类个案我们只能靠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