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说外国人不懂玉,看看世界最高学府的馆藏

 四明居 2018-01-15

这次咱们来看看这一橱窗——温索浦(Winthrop)先生藏的几件春秋、战国及汉代时期的古玉。


温索浦先生虽未到过中国,但他对艺术喜爱,并有敏锐的眼光,其收藏的亚洲文物,大都于1930年代左右在纽约古董艺术行内收购。


当时名闻国际的大古董商卢芹斋(C.T. Loo)虽定居于巴黎,但在纽约也有公司。温索浦收藏的中国古董,大多是从卢芹斋那里购得。


哈佛馆藏的这件是:西周时期双凤衔耳玉杯(13.5 x 16 x 8.5 cm)。实属难得。

商、周时期玉杯甚少。战国晚期及汉唐时期受西方影响,则多见。

近看玉凤,嘴上还含个东西,身足上还有细卷纹路。

奇怪的是,玉跪人在周代时期且未见过。难道商代的玉跪人就是后来的周人,周人推翻商朝后就站起来了?值得探讨。


更值得研究的是,玉跪人在春秋时期又出现了,如哈佛馆藏的这件。

春秋龙纹玉柄(11.7 x 2.7 x 0.9 cm):双面满工,一面刻有13条龙,另一面有6条,共19条。

现在看看战国时期

战国早期龙凤纹玉佩(5.5 x 15 x 0.7 cm)

此条战国早期S龙(6.6 x 11.1 x 0.4 cm),龙首还有网格纹,生动有力,有如贾云腾空。沁色包浆极自然,尤其孔部位。

下面这对兽形玉佩(战国晚期),哈佛馆标为玉虎,从头上的三个尖角看,应是犀牛!


看看细图:背腹部的卧蚕纹,腿上的连勾云纹,及首尾简单的阴线纹。再加上自然利落、深浅不同的沁色,使这头犀牛变得有立体感。美!

哈佛馆藏的这一对西汉兽首云纹玉耳杯,雕工纹饰精美,可称玉耳杯之王。


不但杯内有饰纹,杯足底也有刻纹。细看兽首云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