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兽(学名:Brontotheriidae,或称Titanotheriidae)是奇蹄目下一科已灭绝的哺乳动物。虽然雷兽有可能是马的近亲,但外表却很像犀牛。它们生存于5千6百万至3千4百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至晚期。 它的广为人知的另一个英文名称是brontothere(意为雷或雷神的兽,故译为雷兽)。最早的雷兽名为兰布达兽,出现于北美早始新世。它的大小与狼相近,身材比较轻巧;有适于奔跑的细长的四肢和脚,前脚四趾,后脚三趾;头骨很原始,眼孔和颞颥孔不合而为一;颊齿低冠,前臼齿稍许臼齿化。雷兽的进化趋向之一是体型逐渐增大。比兰布达兽稍晚的始雷兽,身材已相当大,中始新世和晚始新世的雷兽类身躯已接近现代的犀,渐新世的雷兽一般都比现代的犀或貘大得多。雷兽的另一个进化趋向是在一些类型中发展了角,中国内蒙古地区的王雷兽,鼻部扩展成一对巨大而相连的角,是强有力的自卫武器。 一般认为,北美是雷兽进化发展的中心。至迟从中始新世开始,雷兽曾多次经由白令海峡扩散到亚洲,向西更远达东欧。中国从中始新世开始有可靠的化石记录,始晚新世和渐新世的化石非常丰富。 雷兽在北美洲有丰富的化石纪录,故可以推断出清楚的演化历史。最早的雷兽,如始雷兽,较为细小,高度不多于1米,且没有角。后期的雷兽,纵然仍有一些细少的物种(如Nanotitanops),都演化成巨大的身体,高达2.5米,且有像角的奇异突出物。例如巨角犀就在鼻上演化了一对很大及两性异形的角,这对两性异形的角显示雷兽是高度群居的,雄性可能会以角相撞以吸引异性。但是,不像犀牛,雷兽的角是由额骨及鼻骨组成的,且并排排列而非前后排列。一些如Dolichorhinus的属演化了很长的头颅骨。 雷兽延续的时间不长,早始新世开始出现,中渐新世以后便完全消失,前后大约只有2000万年。雷兽可能因不能适应较干旱的环境及渐新世普遍的较粗糙植物而灭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