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妖妖灵吗 这里有人聚众吸喵 岩合光昭 喜欢吸猫的人多, 能吸成大师的人少。 喜欢给猫拍照片的人多, 能拍出大片的人少。 岩合光昭就是一位大师级猫奴, 他拍的猫纪录片 《岩合光昭的猫步走世界》 在豆瓣上高达9.4分, 他的猫摄影展,总是人头攒动, 人们自愿排上长长的队伍, 只为拿到他的一个签名。 看展的观众说: “他照片里的猫咪生机勃勃, 感觉很自然。” “我既喜欢猫咪, 也喜欢各国风景。” 为了拍摄这些可爱的小东西, 他走遍了世界120多个国家, 正因为把各国风光当背景, 他镜头下的猫, 多了不一样的趣味。 地中海的猫, 练就一身“好轻功”, 常在爱情海和白房子间跳来跳去; 濑户内海的猫, 一到退潮时间, 立马到海边自己抓小鱼仔吃; 香港的猫, 喜欢在港湾的岩石上聚会, 还喜欢跟着渔民一起出海钓鱼, 回家时顺便欣赏一下夜景; 台湾的猫, 跟着店主人看店, 卖萌招财······ 但不管是哪里的猫, 它们的基本画风都是:可爱。 揉揉它们的头, 扣扣它们的腮帮子, 你肯定会忍不住说: “呀,好治愈啊。” 这就是岩合光昭拍猫的初衷, “猫幸福了,人就幸福。 人幸福了, 这个地球就幸福。” 擅长拍猫的岩合光昭, 其实最初想拍的不是猫, 是野生动物。 中学时期, 他就当上了父亲的摄影助手。 父亲是日本首位动物摄影师, 小时候, 别人的玩具是普通的玩具, 他的玩具是摄像机, 别人看的是连环画, 他看的是父亲工作台上各种动物照片。 小小的岩合光昭, 萌生了对动物的好奇和热爱。 大学毕业后, 岩合在日本摄影界上崭露头角, 还拿下了不少奖项, 可他不满足, 他喜欢“特别”, 要拍更具冲击力, 谁都没见过的动物照片。 于是, 岩合离开日本, 找了一个到处都是野生动物的地区定居, 非洲草原。 动物间的追逐厮杀,弱肉强食的画面, 就是他想拍的。 为了捕捉这些瞬间, 岩合一会儿上车一会儿下车, 却怎么也拍不到好, 原本强健的身体, 也出现了问题。 就在心灰意冷的时候,上天给他指了条明路。 那天,草原上刮起狂风,随后暴雨如注。车坏了,岩合只好走回家。没想到这一走,一个画面出现了: 一只长颈鹿在合欢树边吃草。合欢树长着刺,长颈鹿压根不在乎,脖子一伸,舌头一卷,叶子就被美滋滋得吃进了肚子里。 “太美了!” 岩合如释重负, “不管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所有生命都在残酷的自然中努力生存。” 少见的画面固然具有冲击力, 但日常, 才能体现生命的本真。 至此, 岩合开始拍起了动物的日常, 他的摄影风格, 变成了“软萌软萌的”。 举着熊掌, 躺在花丛中撒娇的白熊, 草原上自由漫步, 惊起群鸟的大象..... 都成了他的拍摄对象。 还有这两张最经典的图片, 先后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岩合说, 猫是一种很太平的动物, 哪里有吵架,有不安, 它们都会躲得远远的, 等一切风平浪静了再出现。 所以, 有猫的地方, 有它们悠闲地迈着猫步晒着太阳的地方, 一定是充满爱和希望。 拍摄它们, 也是拍摄爱和希望。 为了拍《猫步走世界》其中一集, 他来到波黑。 20几年前,这里发生了内战, 如今, 还能看到房子上留有当年的累累弹痕。 岩合不去拍断壁残垣, 而是把镜头对准群猫: 挺着大肚子的母猫, 慢悠悠地从纪念碑前走过; 跟着羊仔一起在农场里生活, 共饮一杯奶的猫; 已经上了年纪(10岁,相当于人类60岁)的猫爷, 在山坡上陪着5岁的狗仔玩耍。 曾经战火连天的国度, 已经恢复了平静, 群猫们都活得很舒适, 一切都在变好。 你们看岩合, 他整天都笑嘻嘻的, 坐拥全天下美猫, 抱一抱,再拍一拍, 别提多开心了。 可这份开心, 只有他能享受, 因为只有他, 能拍出这样好的片子。 有他在的城市, 就能看到他躺在地上的身影。 要先跟猫打声招呼, 拉拉家常, 所谓“套近乎,拉近距离”, 猫主子心情好了, 岩合才能拍到有趣的瞬间。 这还是其次, 最重要的一点, 是人们说的, 岩合身上带有“猫薄荷”。 只要他一出现, 猫都会很乐意接近他, 这里磨磨那里蹭蹭, 就像多年的老朋友。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这个心思细腻的男人, 一直在研究猫的表情和动作, 它们的任何一个眼神, 岩合都能读懂。 与猫平起平坐, 主动站在它们的角度想, 岩合拍出的猫, 才这么可爱又自然。 现在的人们, 不缺对猫的喜爱, 不缺给它们舒服的生活环境, 可真正能够懂它们的, 却是少之又少。 电影《流浪猫鲍勃》说, 当人类脆弱的时候, 会因为动物的坚强和柔韧而受到启发, 甚至改变一生。 我们总能在猫的身上获取力量, 希望也公平一点, 多些换位思考,给它们多点关心, 毕竟, 它们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我们, 却是它们的全部。 |
|
来自: ZmlZwh > 《图片,照相,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