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忘恩负义的狂贼——大小和卓木哥俩叛清自立

 铁血老枪 2018-01-15

忘恩负义的狂贼——大小和卓木哥俩叛清自立

忘恩负义的狂贼——大小和卓木叛清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四月十六日,清朝的定西将军策楞奏称:根据当地的回部首领阿底斯禀报:布拉尼敦、霍集古(大小和卓)等人一直与叶尔羌、喀什噶尔当地人多有仇隙,他们率领部族人等离开伊犁,移往库车等地居住。如果清廷遣使招抚,肯定会有很多人投诚。这位阿底斯的报告,其实大有私心,其本意是想借助清朝大军的威势,在各地招抚回人,然后带回到吐鲁番他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让那些人听从差遣并缴纳赋税,趁机扩大个人势力。而且,他所说的大小和卓和叶尔羌、喀什噶尔仇怨大,也尽非实情,大小和卓兄弟的父祖在这两个地方经营多年,他们有许多白山派信众在二城之中。

乾隆帝对于回疆内部情况不是很熟悉,得到奏报后即准。由此,激使大小和卓开始生出反心。

早在阿睦尔撒纳反叛之时,小和卓霍集占就参加过叛军,待清军攻入伊犁之后,他跑到了南疆,到哥哥大和卓布拉尼敦所在的喀什噶尔躲避。对于霍集占忘掉清军救命之恩尔行的“率众助逆”,清廷起先还挺宽大,没有过多对他加以指责,但霍集占本人却始终对清朝抱有反叛之心。为此,两弟兄起先意见分歧,大和卓认为,清朝大皇帝对自己兄弟有救命恩情,不能背恩反叛;但小和卓霍集占能言善辩,他带到喀什噶尔的人又多,逐渐说服了大和卓,准备起兵反清。

他劝说大和卓说,先辈经营多年,我们兄弟应该自为一方雄长。先前我们一直受准噶尔人控制,如今再归清朝,又成为别人的奴仆,为此,霍集占得出这样的结论:

“若听朝廷处分,必召兄弟一人留质京师,如准噶尔之例。我祖宗世以此受制于人,今幸强邻已灭,无逼处者,不以此时自立国,乃长为人奴仆,非计。中国新得准部,反侧未定,兵不能来,即来,我守险拒之,馈饷不继,可不战挫也”。(圣武记》卷4)

由于先前准噶尔阿睦尔撤纳等人的降而复叛,乾隆帝教训深刻,为此,他在招抚大、小和卓之时,确实心存警惕。他也知道这兄弟两个对清朝的基本态度,认定 “布拉呢敦、霍集占二人,看来布拉呢敦尚属恭顺,霍集占奸诈异常,应留心防范,相机办理”。(《清高宗实录》卷530)同时,他暗中指示边将,如果大、小和卓不诚心归顺,就迅速寻找机会将二人擒斩。不过,当时清军还没有完全完全平定准噶尔余部的反叛,大军不能同时两处用兵,乾隆帝就没有即刻指示边将对二人采取行动。

四月十八日,鉴于大小和卓兄弟“生性狡猾”,乾隆帝就指示边将说,即使他们率部归降,依旧不能允许他们继续在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处居住,可以在吐鲁番、巴里坤两个地方酌情找出一块地方,让二兄弟带领部众迁移。如果他们稍有推托,就马上逮捕,拿解来京。

可惜,即便乾隆帝事先准备对和卓兄弟动手采取强硬措施,但大小和卓先下手为强,在库车诱执清朝的副都统阿敏道,宣布反清。

霍集占等人公开叛乱之前,清朝的副都统阿敏道率兵来抚,包围了库车城。根据霍集占指令,城中派人出城欺骗阿敏道说:“准噶尔是我们回疆世仇,我们守城,是怕您手下的厄鲁特兵士入城杀戮(厄鲁特兵和准噶尔兵同族),朝廷天军只要撤还,我们马上纳降。”

当时,阿敏道中计,就下令厄鲁特兵后退,自己仅带一百名索伦兵进城。结果,一入城,就遭到霍集占拘捕。

乾隆二十二年五月,霍集占在库车惨杀了阿敏道和他手下一百多索伦兵士,正式叛乱,自立为“巴图尔汗”,传檄天山南路各城。一时间,数十万白山派回众响应,由此,一场回疆大祸发生!

乾隆二十二(公元1757年)年五月十七日,定边将军成衮扎布把霍集占杀害副都统阿敏道、聚众造反的实情上报,乾隆帝震怒之余,还比较平静,毕竟事先对于回部叛乱有所准备。于是,他自五月十七日开始,连下谕旨,表示大军必征回部的决心,定于转年正式征剿。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正月,败逃到俄国的阿睦尔撤纳得天花而死,准噶尔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为此,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下诏宣谕回部各城,表示清廷正式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决心:

……至布拉呢教、霍集占兄弟,在噶尔丹策零时,被拘于阿巴噶斯、哈丹鄂拓,我兵初定伊犁,释其囚絷,令为回人头目,方欲加恩赐爵,授以土田,乃乘厄鲁特(准噶尔)变乱,率伊犁回人,逃往叶尔羌、喀什噶尔。朕以其或惧厄鲁特(准噶尔)骚扰,暂避以图休息,尚未加兵,第遣使招抚,不料竟敢戕害使臣,僭称“巴图尔汗”,情尤可恶,若不擒获正犯,则回众终不得安生,用是特发大兵,声罪致讨。

……尔等(回疆百姓)皆无罪之人,朕何忍与叛逆之徒,一体诛戮。此次兴师,特为霍集占一人,尔等若将霍集占缚献,自必安居如旧,永受殊恩,如执迷不悟,听从逆首指使,大兵所至,即不分善恶,悉行剿除,悔之何及,尚其熟思利害,毋自贻误!(《清高宗实录》)

在这道谕旨中,乾隆帝明明白白宣布了清廷对待回部的政策,阐明了清廷发兵征剿的正当理由,指明回部本来就应该隶属于清政府。而且,清军攻入伊犁,从准噶尔人手中才将大、小和卓救出,岂料二人背恩反叛,僭称“巴图尔汗”,叛国叛君,罪不可赦。如果维吾尔族广大人员能将霍集占捕捉献送,朝廷保证他们安居如旧,决不株连扰害,滥加屠戮。

但是,乾隆帝也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回部人众执迷不悟,跟从霍集占造反,抗拒天军,那么,大兵一到,“善恶不分,悉行剿除”!

从总体上说,乾隆帝这种坚决统一回部、招抚多数的方针政策都很正确。可惜,他第一步就出错,择人不当,选择雅尔哈善为清军主帅,使得清军平定回部的战事一开始就不顺利。

按照预定计划,乾隆帝本来应该派兆惠负责对准、回二部用兵 ,但当时兆惠正率领清军追剿准噶尔叛军残部,未及返还。所以,乾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才委任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专门负责征讨霍集占。作为主帅,雅尔哈善乃觉罗宗室,又是文人出身,根本难以担当讨逆大任。

而后,清廷另派都统哈宁阿为参赞大臣,副都统顺德纳、副都统爱隆阿为领队大臣。

获得乾隆帝委任后,雅尔哈善出兵倒不慢,他率领满、汉官军近万人,在乾隆二十三年五月包围了库车城于。

相比能征善战的准噶尔士兵,一向擅长做买卖城居的回部部众其实战斗力不行,并不擅于打仗。当时,库车城内只有数千守军,攻克并非难事。

恰恰由于雅尔哈善是个纸上谈兵的文人,号令不一,清军迟迟不能克城。

小和卓霍集占得知库车被围闻,马上率领南疆最精锐的巴拉鸟枪兵8000人,经由阿克苏经戈壁捷径,飞速前来救援。

清朝的副都统爱隆阿统兵奋战,戈壁以南的和托鼐也奋力迎击敌军先遣队,歼敌3000。而后,清将又率领吉林、索伦兵2000余人和霍集占所领5000后军在鄂根河畔激战,杀敌3000多,拔其大纛。

霍集占不敌,领余兵800多人败入库车城内。

这样一来,贼酋霍集占也到了库车城中,已是瓮中之鳖。清军把库车紧紧围住,雅尔哈善督兵攻城。

库车城依山岗而建,用柳条沙土密筑而成。所以,清军用炮猛烈轰打,也未能奏效。于是,汉人提督马得胜建议挖地道攻城。

根据判断,清军在城北一里外掘入。按理说,挖地道属于偷袭,这种事情,应该偷着干才可能得手。但雅尔哈善因乾隆帝急催克城获酋,就严令士卒昼夜挖掘。结果,清军夜间挖地道的时候不得不挑灯照明,偷袭行动就为库车敌军侦知。库车守敌在城内开挖了一道横沟,然后放水冲入地道,一下子,挖城600多绿营汉军全部被淹死。

奇袭不成,雅尔哈善别无他策,只会围城坐等,希望能困死库车城内的霍集占。

清军围城一个多月,城中供给困难,弹矢渐缺。随清军在营的库车伯克鄂对,非常熟悉回部的情况,他向雅尔哈善建议说,要严防霍集占突围。如果他逃走了,日后整兵复来,那就太危险了。而且,鄂对还详细告知雅尔哈善,霍集占如果逃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由城西鄂根河水浅处涉水而逃,另一条路是由北山口通向戈壁,逃往阿克苏。为此,鄂对建议,希望能在这两条路经各伏兵一千,敌酋肯定逃不脱。

鄂对是回部降人,深知当地路经和回部部众的战斗方法。但是,草包雅尔哈善不听其言,丝毫不作防备。他以周瑜自居,故作风雅,终日奕棋饮酒为乐。

六月二十四日傍晚,清军中有一索伦老兵在城下牧马,闻听城中驼声大鸣,似负重载。于是,他立即奔回大营,向雅尔哈善报告说:“城内敌人驼鸣声声,高健响亮,显然是在装东西,敌人要逃跑啊!”

岂料,正在纵饮弈棋的雅尔哈善大笑,以“世说新语”的名士派头,呵斥索伦兵说:“健卒,尔何知!”而后,继续酌酒下子如故……

恰如鄂对先前所料,大小两和卓兄弟于当夜率400精骑潜出西门,涉鄂根河逃遁。把守西门的清军副都统顺德讷听到报告后,竟以 “昏夜不发兵”为由,没能派出军人追赶。直到天明,他才遣兵100往追。

当时,清军追击根本不能奏效,小和卓霍集占早已渡过鄂根河,最后逃到了叶尔羌;而大和卓布拉尼敦逃入了喀什噶尔。霍集占的党羽、库车城主阿布都,也在八月间夜遁突围,城内余下老弱3000余人,不得不向清军投降。

如此一来,攻取库车、擒获大、小和卓的最好机会,就被雅尔哈善挥霍了,南疆使战火继续蔓延……

得知详情后,乾隆帝震怒,连下数谕,痛责雅尔哈善,并下令将其革职解京后依法处死。同时,清廷还下令斩副都统顺德讷、提督马得胜,勒令参赞大臣哈宁阿自尽。按理说,雅尔哈善和顺德讷这两个庸帅庸将确实该死,但马德胜和哈宁阿就死得有些冤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