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要趁早。在最早的年纪,感悟成功的意义;在最早的时间里,有选择的权利;在年长的时候,做到不辜负自己;在未来大风大浪里,有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 在朝气蓬勃,充满干劲儿的年纪,我们不能只是处处否定自己,要能够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看到自己的成长,要给自己灌输不服输的思想,做事有主见,有思想。 小编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人,没有主见,认为自己家穷,不能行,不能翻身,想着浑浑噩噩的渡过生活。我认为这是不自信的表现。 大学时,她写文章很好。一次机会,老师想推荐她参加一场写作大赛,她在欣喜的同时也感到忧虑。她夜不能寐的构思,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文章,但是一直都没能写出满意的文章。 老师跟她说:“其实,你其中的几篇文章写得都挺好,直接试着投递,就当给自己一次机会。”结果,被她摇头拒绝了。 这次比赛也就不了了之,最擅长的写作也被她放弃了。 毕业后,进公司面试。 面对提问:“你对自己五年之内的职业生涯有什么规划?”,她怯懦半天,讲不明白,最后只说:“希望每个月能拿到六千块。” 显而易见,这次面试以失败告终。“我一不是名校毕业,二没有家庭背景,能有什么成就?那些高官厚禄、功成名就的愿望我不敢想的。我妈说我家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庭,飞不出凤凰。” 努力去拥有更好的生活,是很累的;而让自己“不行”,却轻松又容易。 其实,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了太多的“你不行”。于是梦想和期待,一次次被搁浅;努力和追求,一次次被放下。 小时候,想帮父母做饭刷碗,结果不小心摔碎了盘子,母亲便会对你说:“你真是不行,让你端碗都端不好,你还有什么能行的。再看看其他孩子,做饭刷碗洗衣,都可以,唉。。。” 想要争辩的你,只有垂头丧气的回到屋里,深入反思,放弃兴趣。 大四面临毕业,对自己说要进世界500强,要在一年内升入管理阶层。天天投放简历,参加校园招聘会,不肯放过每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每天辛辛苦苦,但是都没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依旧浑浑噩噩。同学说:“没用的,‘寒门再难出贵子’这是现在的普遍规律,没背景咋整,根本不能改变什么。” 艰难的境地,让你再次失去了奋斗的期望,于是打开电脑,投入游戏世界。 究竟是我们太软弱,还是他人建议太强势? 其实,都不是 是我们自己,已经用“我不行”,给自己设置了障碍,阻挡了前行的道路。 生而为人,存于社会,我们没主见道德时候太多了。“不行”这两个字仿佛一个魔咒,在他人的建议中,贯穿于我们的青春年华,时间一久,恐怕连我们自己也那样认为了。 你有没有想过,无论是旁人口中的“你不行”,还是自己口中的“我不行”,是真的不行,还是刚好给了自己一个躲避的借口?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刚开始就精通于某个领域,没有人做事都能成功,都是在不断检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积累,进而走向成功。 你从来不知道,任何试图以“你不行”来说服你的,都是谎话。 一旦你落入圈套,脑中不断浮现“我不行”的话语,你内心的自卑与怯懦就会显现出来,这就会让你丧失主动权,逐渐让你不起眼,让自己陷入自卑,无法自拔。 最后,你真的不行了。 你都没试过,怎么知道你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