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没有解药的毒药 很多旅行者可能都有同样的感觉,每一次长途旅行回家,都有一种疲惫感,这种疲惫不是体力上的消耗,而是心理上的茫然,不想做事,不想上班,甚至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活动都不想参加了。时常还伴有一种失落感,沉浸在旅行的回忆中,也不知道为何失落,这种不应期持续很久,才能恢复到正常,很多人至今不明白是为什么? 很多人痴迷旅行,像着了魔似的,日常中计划着旅行,期盼着旅行,每当一个旅行结束之后,又期待着下一次的出发。在空无一人的山顶,在荒野的无人区,偶尔想想这个困惑,旅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为什么对旅行如痴如醉? 每次开车离开我们居住的城市,每一次背起背包离开家,我们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在旅途中,我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贫穷还是富有,忘记了那些让我们刻骨铭心的爱和痛,似乎要忘记世间所有的烦恼。 在西藏寺庙里、云南丽江的街头酒吧、茶馆,在尼泊尔的古城小巷,我们会发现许多的的背包客像迷途的羔羊,流连于这些旅行区,甚至异国他乡。如其说是旅行,到不如说是无所事事,晒着太阳,看着大街发呆,虽然吃的很简单,住得也很艰苦,但是大家并不在意,很简单也很单纯,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想回家。时光如水,瞬间即逝,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的假期转眼就过去了,如果不是意识到必须回去继续工作挣钱,倘若不是必须承担那一份家庭的责任,我想谁也不愿踏上回家的路。 有很多朋友,反复地想回到自己喜欢的旅行地,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环境,选择留在旅行地生活,有些人甚至不顾一切,抛下了家庭,跟着向导、司机私奔他乡,但是结局并不都是幸福的,其中的苦乐只有自知。有的结局令人心碎,有一个朋友到西藏旅行之后,就不想回到自己的城市,一直留在拉萨,靠在客栈打工维持生存,过了很久之后,才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不久便得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我们无法相信,也无法理解像他那样一个健壮的汉子,一个很善良的人,为何会选择抛弃了一切,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旅行中,没有了家庭的羁绊,没有了利益之争,没有了社会诸多规则的制约,我们可以放松自己的心,可以不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每到一处,都能遇见新的朋友,看见美丽的景色,增长了见识,带给我们的,只有愉悦和快乐,没有负担,所以我们感到幸福。 也许正是这些,旅行似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灵丹妙药,每当遇到工作上的压力,就会选择旅行去缓解,如果遇到生活中的压力,也会选择旅行去释放,当遭遇情感的挫折的时候,会选择旅行去疗伤,当理想破灭的时候,会选择旅行去逃避……。 记得我刚到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时候,当地的人给我的印象是很懒惰,每天四点钟,很多地方都下班了,人们更愿意早日回到家中,而不愿意辛苦地工作赚钱,在巴德冈古城的街头,到处可见晒着太阳懒散的居民,那份悠闲让人羡慕。在塔斯马尼亚的那些小镇,到了下午,镇上就空无一人,除了仅有的几家咖啡馆和超市开着门,偶尔能看到几个人,如果是周末,整个小镇犹如一座空城。作为一个局外人,走在空空的街头,有时候确实无法理解。无论是贫富与否,有些现象却是共同的,轻松的工作才能不会将旅行当压力的做唯一的解药。 在塔斯马尼亚的奥特兰斯镇,当我们走到一处野外的河边去拍风景,突然发现成排的房车停在那里,人们坐在折叠桌边的椅子上,喝着啤酒、咖啡,聊着天,或者对着远处发呆。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了为何街头看不到一个人,顿时觉得比起他们,自己的差距是多么的巨大,明白了生存和生活的区别。 如果说,这就是富裕国家的特点,那么,并不富裕的尼泊尔人的幸福指数却也是很高的,他们很满足于现状,没有我们的那么多的欲望,当然也就少了更多的压力。如果说尼泊尔这种休闲的状况是一种长久以来的传统与习惯,那么,很多发达的国家却用法律来“强制”人们改变一些固有的习惯,让他们生活得更加休闲。 记得在2008年,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就“允许商店在法定假日内营业”一案展开讨论,最终,这一提案被否决,不过这是在议员罗布·福特(RobFord)一段发言却引发一场巨大的争议。罗布·福特说:“这些东方人像狗一样工作,为了工作,他们呕心沥血,不停的工作,连睡觉都在机器旁边。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我去过韩国的首尔,台湾的台北,日本的东京。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如此卖力工作的原因。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些东方人,他们会慢慢地取代(我们)。”很多亚裔人认为这段话是带有侮辱性的,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确实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活得那么累。 我们的经济开放也导致了本土的文化的演变,“道法自然”等儒家文化逐渐被“狼性文化”所取代,孩子们从小被培养需要竞争的意识,灌输适者生存的法则,从上学考试到工作,无一不带着沉重的负担,最终,努力工作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而四处旅游则被认为是玩物丧志之举。 可是,当我们慢慢富裕,旅行的意义开始为人们所接纳的时候,一切却是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人们对于旅行寄予了过高的希望,将它当做拯救我们生活的灵丹妙药,却不知社会认知层面没有彻底的改变,社会生存环境没有极大地改善,旅行,只能成为人们自我放逐的一种方式,成为逃避压力的止痛药,越吃越上瘾,却无法医治内心的痛苦,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旅行也成为一剂没有解药的毒药。 旅行在我们生活中到底应该是什么,无法一概而论,不过大家都知道渔夫与富翁的故事吧,我们不妨重温这个故事,再来感悟一次其中的哲理吧。 传说,一位富翁去钓鱼,看到一位贫穷的渔夫每天都在河水边钓鱼,于是发生一段富翁与渔夫的对话。 富翁:您整天钓这么点鱼觉得生活有意义吗? 渔夫:那您觉得自己有意义吗? 富翁:当然有意义啊,我从小就很刻苦,然后通过努力赚到了很多钱。我的生活充满了刺激与新鲜,我的生活是充实的是丰富多彩的。 渔夫:您努力的奋斗是为了什么? 富翁:呵呵,当然是为了实现理想,让自己生活幸福。我有房子,有钱,没有风险,衣食无忧。呵呵,您呢? 渔夫:您有了钱,有了您所需要的,那么您希望的是这些吗? 富翁:我希望能悠闲的享受人生,接近自然,比如我到您这里来就是为了放松自己,钓鱼,游泳享受人生。 渔夫:那么我现在不是在钓鱼吗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