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育儿 | 有趣的英语启蒙

 未来决定现在 2018-01-15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了,也是有些家长会有疑惑的地方:

  1. 什么时候让孩子学英语比较好?太早学,会不会让他混淆两种语言,最后中文说不好,英语也学不好?

  2. 幼儿学英语,怎么学比较好?

第一个问题从脑科学角度来回答:新生儿就已能够区分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对比。另外得到《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主理人Dr.魏也曾讲过:

如果小孩子从小同时学习双语的话,两种语言在他大脑里的表征区是网状交织在一起的,像马赛克一样,两种语言可以在区域中间来回自如地跳转,互相不会干扰。但假如像我们,成年后才学习第二外语的,中文和外语的表征区就是分开的,泾渭分明,是有清晰的边界的。

在一些脑科学论文里也有相关结论:

《儿童语言系统大脑表征的发展及教育启示 》

还有,为什么中国各个地方的人讲普通话有不同口音?因为有些语音在当地的方言里是没有的。如果幼儿从小只接受单一的中文语言刺激的话,长大后她会很难分清外语中一些细微的发音差别。很多研究表明两岁之后的孩子会慢慢丧失辨别母语里没有的那些音的能力。

所以结论是:英语越早学越好,一为语言表征的交织,孩子能够自由切换双语。二为熟悉更多样的语音,将来更有机会发音地道。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比较容易获得共识:幼儿学英语,玩着学比背单词这种传统课堂学习更好。

还是从脑科学角度来解释:学龄前孩子都是右脑偏好型,所有的启蒙,一定要让孩子感到有趣、快乐、轻松。

《儿童语言系统大脑表征的发展及教育启示 》

所以,英语启蒙越早越好,玩着学最有效。

那么,怎么玩着学呢?

有趣的英语启蒙

总的原则是:浸入式启蒙、打通全感官、玩着学。

  1. 浸入式启蒙——暴露在英语的环境中,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给娃营造一个微英语环境。

  2. 打通全感官——视听味触嗅,能多一个感官就多一个感官,感官参与越多,效果越好。

  3. 玩着学——学龄前的孩子,一定是通过玩具、游戏、玩耍开心地学的。因为他们都是右脑偏好者,一上来就是我喜不喜欢、开不开心。

具体做法——三种角色:

1. 做孩子的老师,带孩子玩节奏感游戏。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宝宝,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韵律感来做启蒙。还记得前面论文里提到的吗:在早期语言习得中,婴儿极大地依赖右半球所处理的韵律信息。

使用这个方法最好添加进多感官: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或唱——关注,注意孩子是听着我们的发声的——听觉,确定孩子的眼睛是跟随着我们的肢体动作的——视觉,跟孩子一起拍手、跺脚等打出节奏——触感。

有两个参考游戏:

  • 拍手拆单词游戏,把长一点的单词拆开来,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有节奏地跟孩子拍手,跺脚等,让他感受单词的音节、节奏和韵律,例如strawberry就有四个音节,拍手的位置高低来区分音节轻重。

  • 稍微大一点,可以换成句子、简单的儿歌,例如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我觉得这个节奏用夸张的语调唱出节奏更好,因为长。不过各个家长可以发现自己适合的方式。

节奏感游戏的重点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而非让孩子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家长知道重点,才不会那么焦虑。

2. 做孩子的朋友,跟孩子一起听歌谣、看动画、读故事。

在家创造一个微英语环境,然后通过互动,和孩子一起进行沉浸式学习。如果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家长,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资源来进行。

资源选择有两个方向,一是日常场景的动画片和绘本, 例如Peppa Pig (小猪佩奇)和CAILLOU(卡由)。另一个是经典的英语内容,像是那些获了奖的,内涵丰富,发音也标准,例如Dora the Explorer(爱探险的朵拉 )。

一起看的重点是:陪伴和互动,不是单纯地看就好了,有互动有讨论,融入在日常交流中,才能化被动的输入为主动的吸收。

这个方法我家娃的爷爷做得最好了,无论动画片和绘本是什么语言,他都能用粤语来给娃解释一遍。虽然不是我期望的语言方式……

其他人分享的一些浸入式英语启蒙方法还有:

  • 我们最近读DRY BONES,夜里我给他涂鱼肝油的时候,就背诵连的骨头名称,顺便揉揉他的小骨头,在嘻嘻哈哈中重复书籍的句子。吃饭的时候,看到吃豆子,娃点单要吃豆子,我说:“原来你要吃String beans”。

  • 我讲dry bones是边跳边讲。

  • 他模仿I am a bunny里面小兔子冬眠的场景,给家里的小兔子枕头盖被子,轻轻地拍小兔子,我笑他在pat the bunny 。和我玩躲猫猫,我就不说中文了,就说peek a boo。

另外推荐一个App:可可宝贝,上面有大量的英文绘本,而且是翻页绘本的形式,不是动画片哦,但是有发音和翻译(翻译可关)。还有一些美国教材等视听资源,超好超级良心。目前是免费的哦~~
水平再高一些的孩子们可以用可可英语。

3. 做孩子的学生,让孩子带着你玩英语。

当孩子英语能力好一些之后,就可以鼓励他多唱英文童谣、讲英文小故事,或者跟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小短剧,甚至英语不灵的家长请孩子当自己的老师。

这里的重点很明显:让孩子输出,化被动为主动。就像下面这张学习金字塔所显示的,主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是更高的。

方法就简单了,以前是你给她唱儿歌,现在就可以你跟她一起唱;以前是你给她读绘本,现在就可以一起读(推荐角色扮演);跟孩子一起看完动画片后,打印台词角色扮演。

我有一个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很愁孩子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强,又认为自己的英语不好无法在家辅导孩子,我就推荐了她借助可可宝贝APP,跟她家孩子一起学英语,随时请教孩子英语发音,互动学习。既提升了孩子的成就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是真正的育儿育己,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

做记录

那天看到分享:

2018年的第一天,准时收到了小花生发送的阅读报告,仔细查看了豆豆最近三个月的阅读记录,感慨记录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豆豆的重复阅读率是65%,平均每本书籍的阅读次数是3次。英文书的占比是22%。

我被震惊到了:量化的数据好清晰啊!
这让我想起了柳比歇夫做时间统计的结果:他的时间是物质,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出来。

我努力回想,上个星期我和娃一起共读了什么书来着?读了多少本啊?完全没印象!!
你呢?会不会和我一样?记忆模糊,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我实际在践行着亲子阅读这件事了。

相对于不靠谱的记忆和模糊的主观描述,客观的记录才是事实。
为什么必须要做记录?李笑来说得最好:

做记录很重要,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进,就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另外,保持做记录的习惯很可能是解决绝大数人“遇事乱纠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 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我们曾经使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不信?走着瞧。

我们再来看看最近很热的一个词:复盘。

复盘,围棋术语,也称 “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我总结了复盘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1:对局完毕,即是事情完成。
关键点2:复演该盘棋的记录,即是要有详细的记录,这是事实基础。
关键点3: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即是按照套路反思任务完成好坏,各个关键节点的经验教训沉淀。

所以,如果真的很想进行英语启蒙,增加记录这一步工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记录不只是对我们给娃做英语启蒙有用,在各方面都很有帮助。


总结:

英语启蒙越早越好,玩着学最有效。
而玩着学总的原则是:像学母语一样,沉浸在微英语环境中习得;打通全感官,多维度参与习得;快乐地玩着把英语习得。
还要注意记录哦~查漏补缺就靠它了。

育儿这件事,无论我们是否有理论知识,我们每天都在践行着。
而无论有多少理论知识,最终都是要落地到日常的每时每刻的。
所以,它是一件践行的积累远胜于理论积累的事。
还是一件无论理论多么完美,践行都无法做到完美的事。
所以,育儿的学习,家庭教育的意义,只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多一种可能性,以期未来,他有机会推开多一扇窗。


参考来源:
儿童语言系统大脑表征的发展及教育启示
《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
时间管理2群的椰子婷、羽毛妈妈、米莫、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