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读术,一项危险的技能(上)

 芳草屋845 2018-01-15

冷读术,一项危险的技能(上)

窥视人心

冷读术的开创者石井裕之老师这样定义冷读术:“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之下,读取对方的心理,并预言未来的事。”正因为冷读术具有这样的作用,所以它成了冒牌算命师和一些骗子的常用手段。

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是为了讨得别人欢心,还是为了恰当地包装自己,亦或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们都需要利用冷读术与他人巧妙地交往,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顺利和惬意。

这时候,冷读术就不再是一种危险的技能了,而是一种让我们瞬间赢得他人信任的社交技巧。

冷度的力量

我们的目标不是说更多的话,而是追求更大的效果,成为生活的掌控者。

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会知道自己是怎样不知不觉丢掉了本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了。

“太太,您的气色真不错,是遇到什么高兴的事儿了吗?”

“是的,我将有一个长假。”

“听起来真不错,这让您看上去更加年轻了,可以看出来您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拥有让周围的人开心的能力。”

“是这样吗?”

“您看,您是不是自已都忽略这一点了,或者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或许吧!”

“等一下,您看起来没有休息好,是因为工作忙眼睛有些疲劳吗?”

“还好吧。”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品牌的眼霜。”

这是一个利用冷读技巧的沟通陷阱。推销员首先通过读心技巧,猜中对方的心思,与这位女士建立信任关系,然后再完成对产品的推销。

如果你还不太信任这种冷读技巧的话,我们可以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明天不能见面了,有个紧急会议!”

“难道你忘记明天是我的生日了?”

当然没有我是打算临近午夜再来为你庆祝生日。”

“呵呵,好吧。”

怎么样,对方是不是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被“俘虏”了?

这是一种语言换框的沟通技巧。在冷读术中,通过转换情境、意义等语言框架,进而改变沟通对象的内心体验,从而让冷读者轻松地获得话语的主导权。

谁是出卖自己的人

冷读术的奥秘在于利用人类的心理弱点,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看似猜中了心思,从而与对方建立起心境相联的亲密关系。

为了解开其中的逻辑关系,各位不妨思考一个问题:

镜子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相比,哪个更英俊或美丽?

心理学给了我们答案——因为人们每天看到的都是镜子中的自己,日久生情,所以人们更容易喜欢上镜子中的自己。

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秘密——其实人们最不容易认清的就是自己,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外在的人或物来看清自己。而外人常常怀着各种目的,这就为冷读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一些人变得人见人爱,处处得心应手。

为了证明这个秘密,下面,请给自己7分钟的时间用不同的词语写出20个“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式。

我是一个( )的人;

我是一个( )的人;

我是一个( )的人;

··· ···

我是一个( )的人;

感觉如何?很容易写出吗?你所写的20个句子足以勾勒出你的样子吗?是否还没有涵盖的特质?是不是还有模凌两可的描述需要找熟悉你的人帮你确定下?把这20个描述读给你的朋友,他们能认出这就是你吗?

我是谁?这是一个古老有年轻的话题,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找到答案。

其实,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有时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奢望。

有时很外向,与人侃侃而谈; 有时很内向,遇事谨慎。

认为自已很理性,不会无根据地相信他人的观点。

喜欢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和自由,但内心也会感到烦恼和不安。

虽然性格上有些缺点,但总体上还是较好的,

体内有未被激发出的潜力。

在某些地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希望被人喜欢、认可,且十分强烈。

性生活方面有不满意的地方。

读完上面这些描述,仔细想想,是不是好像在描述你? 它们就那么随意地罗列着,却犹如读心术一样洞穿了你的前世今生,你的内心被柔软地刺痛了。

这就是“巴南效应”的心理学原理,它揭示出人们进行自我认知时的一种可爱现象——当用一些很普通、宽泛的词语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时,人们常常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它,认为说的正是自己。

为了验证这个心理学原理的可靠性,美国心理学家培特郎·福瑞尔以自己的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试验。

他挑选了一批学生,让他们做一个人格测验,并说一个星期后会给每位学生一张人格素描。一个星期后,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性格特征,为自己手中的人格素描的准确率打了分。最终,人格素描准确率为86%,学生们惊讶道:“测试真准。”

事实上,福瑞尔只是按照人的性格特征随意地从算命杂志上挑选了一些表述组合在一起,并且每个学生拿到的人格素描都是一样的。结果,学生们为了印证导师“这是你的测试”这句话,卷入了过个情境中,在心理上接受了这个“骗局”。福瑞尔教授总结到:“人其实很容易受骗,人的自我评价也是很不准确的。”

冷读者正是利用了这样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原理。让人们觉得对方真正地看“穿”了自己。

也就是说,那些触及我们内心的人,有可能就是这样的骗子,而我们却充当了他的帮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