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工科教育

 二常醒 2018-01-15
苏家玉: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特点突出在“新”上。“新”首先是学科结构的创新,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新”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下,需要把培养未来全面发展的工程人才放在工科建设的战略性位置,更加注重工程人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道德素养的养成。 

陈庆文:刚刚苏家玉的观点中提到新工科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认为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打破三个壁垒,一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多科综合型人才;二是要打破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应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三是要打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才能培养适合快速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 

李响:国家工科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工科教育的建设与创新可谓至关重要。工科教育要将行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放在首位,将工科学校教育与实际相结合,让工科学生用实践检验真理,引领科技创新。 

段明广:新工科建设是产业革命进程中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我认为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引领科技创新,要制定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

李欣怡:新工科教育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开展工科教育是基于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站在由大到强的新的历史起点,强调内涵式发展,不仅工科教育领域产生变革,高等教育其他领域也应有所作为。

刘敏:面对全世界范围内新兴科技的迅速崛起,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我认为工程教育需要培养有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工程人才,同时又需注重人才的多元化与创新能力。新工科的提出,是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并轨的体现,也是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体现。

游晶晶:面向未来30年的技术飞跃,我认为新工科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不断更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工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将要面临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命,只有做到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思维方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引领时代,建成工程教育强国。

贺祖斌点评: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中国的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今年,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国内“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基本建立。“新工科”的概念是前两年提出来的,是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产物,较之前的“工科”内涵有所变化,它强调高等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工科的发展。过去工科的发展更多强调一种理论性的知识,应用性的知识相对来讲要少一些,新工科更多强调应用性和服务性。 

我想,新工科不是一种概念的翻新,而是一种内涵的改变。一方面,人才培养机制上强调创新多主体。当前的“校企合作”和“协同培养”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单一的模式,缺乏长效机制,没有真正达到“协同”应有的效果。建立一种责任明确的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打破人才培养由高校“包揽”的格局,强化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社会责任,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是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上突出动态性。“新工科”必须打突破才培养的现有模式,改变知识取向课程设置现状,聚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在课程的设计上,构建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的机制,打造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上,利用社会、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资源搭建更为广阔的教学实践平台,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限制,建立融合性好的课程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