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案齐眉的恩爱画卷,让乾隆也吃了一把狗粮!

 文苑书店66 2018-01-15


西汉末年有一对模范夫妻,妻子孟光每次给丈夫梁鸿送饭时,都会恭敬地把托盘高举到齐眉(没错,成语“举案齐眉”就是这么来的)。


光是想象都觉得画面很美好对不对?那如果现在告诉你孟光长得其丑无比,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呢?



呃,萃花表示眼睛有点疼……


可古人显然不是萃花这样的“颜控”,五代南唐画家卫贤,就把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故事画进了画里。


卫贤《高士图》,绢本,52.5cm*134.5cm

故宫博物院藏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在这幅《高士图》里你最先看到的是高崖巨石、梁氏夫妇、还是......画面右上角那个大大的“神”字呢?反正萃花的答案是最后一个


“神”字上还钤有乾隆的“乾隆宸翰”印


再仔细看一眼,这熟悉的笔迹,这霸道的画风,不是乾隆的杰作吗!话说萃花上次看到乾隆做出如此高的评价,还是在乾隆的今生挚爱《快雪时晴帖》上。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作”《快雪时晴帖》有王羲之这个超级大IP加持,但这幅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作者也名不见经传(至少跟王羲之比起来)的《高士图》,又“神”在哪里呢?


1

它是国画里的跨界小能手


传说梁鸿与孟光曾经长期隐居在霸陵山(在今陕西西安),而《高士图》描绘的显然就是他们隐居山中的场景。


画面采用全景式的高远构图,以仰视的视角将静读的梁鸿、举案的孟光,以及他们房前的小溪、奇石、古树,屋后的高崖、峻峰、远山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用大面积的浓墨干点凸显山石的厚重质感


为了凸显这对隐士夫妻志在山野的高洁志趣,《高士图》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表现山水:画面中树石的皴笔密集,且多用干笔皴擦点苔,石凹处以大面积的浓墨干点营造出北方山石的凝重质感;水流则柔和绵密的细线勾出,宛若微波皱起。


水流的线条柔和顺畅、绵密有序


相对而言,主题人物梁鸿和孟光只占据了较小篇幅,但依然刻画细致,动作神态清晰可见,与宋代之后人物仅作为点景存在的成熟山水画范式有着明显不同。


《高士图》人物部分


明 文伯仁《松风高士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中人物明显是作为山水的点缀存在


它的人物与山水几乎平分秋色,甚至可以各自独立成章。而《高士图》对人物、山水关系的这种处理方式,实则体现了山水画趋于成熟地五代时期“人物画和山水画并重”的时代特征。


《高士图》的山水、人物部分完全可以成为两幅独立的画作


除此之外,《高士图》中的建筑和木栅篱笆皆用界画法(作画时用界尺引线)画出,用笔工细而不板滞,结构严谨,呈现出一定的纵深感,是传世画卷中最早使用界笔的建筑画迹之一。


建筑部分采用界画法,造型准确、线条匀称


so,《高士图》实则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是个妥妥的跨界小能手。


2

它藏着“美颜滤镜”的小心机


在人物刻画上,《高士图》采用了工笔淡设色的手法,动作、表情生动而传神。


梁鸿端坐于榻,身前的竹案上是一卷打开的书;孟光双膝跪地,目光低垂,托盘高举齐眉。两位主人公神态坦然而平和,与简陋的房舍、衣食形成对比,又与周遭的山野无比融洽。



可看来看去萃花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我们开头讲过,孟光其实是中国历史上四大丑女之一。据《后汉书·梁鸿传》记载,孟光“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一直到30岁才嫁给梁鸿。


换句话说,“举案齐眉”的孟光至少也有30岁了。而按古代习俗,女子15及笄就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到30岁说不定已经可以抱孙子了。所以这时候的孟光应该不仅丑,还又胖又黑又壮又老才对。


按史书记载,孟光难道不应该长成这样?


反观《高士图》中的孟光呢,自带“美颜滤镜”,完全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辣眼睛”。如果你觉得这个美颜效果不是那么明显的话,还可以配合她对面的梁鸿一起观看。


据说梁鸿可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呢,是不是忽然觉得自己失去了审美能力?



对此,有观点认为卫贤在这里应该是有意回避了外貌美丑,毕竟梁氏夫妇的“高士”品格之一,就是对外貌的完全不care。


丑如孟光敢在30岁的时候放话说“欲得贤如梁伯鸾者”,而梁鸿听闻之后竟也真的来求娶。


婚后孟光盛装打扮来试探梁鸿,得到的是一连7天的不理不睬,并斥责她说“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耳”!待到孟光换上粗布衣服,又夸赞其曰“此真梁鸿妻也”。



面对这段完全超越了外在的爱情故事,卫贤自然也不想用外貌来亵渎,所以秀一把对于美与丑的无差别认识,来向“高士”致敬。


顺带提一下,梁鸿孟光的故事感动的不只是卫贤。乾隆题完“神”字之后四年,在卷末又题了一段跋文,此时他最爱的富察皇后已经病逝,感念故人,或许正是他再次赏画的原因。


乾隆跋文


3

它保留着极为罕见的“宣和装


《高士图》在宋徽宗时曾入宣和内府,并且一直到现在,仍然保留着当时的装裱样式,也就是有名的“宣和装”。


宋徽宗出品,“宣和装”自然非同凡响:绫作天头,白宋笺作拖尾,前后引首用黄绢,再加上最中间的画心,共分为五段。


向下滑动查看全图


当然,除此之外,宣和七印(宣和内府的七枚收藏印章)也必不可少,而且这七枚印章怎么盖也相当有讲究。


画心前盖3枚,分别为“御书”葫芦印,钤在天头与前引首接缝中;“双龙”印,钤在引首宋徽宗亲所写题首上;“宣和”连珠印(两方独立的印连在一起),在前引首与画心接缝中。



画心后另有4枚,依次为“政和”、“宣和”印,钤在画心和后引首相接处;“政和”连珠印,通常钤在后引首与拖尾相接处;以及最后拖尾中间的“内府图书之印”九叠纹大印。



宋徽宗内府曾收藏有魏晋至北宋时期的名画6000多幅,但“靖康之乱”后,这些画全部散失,现在仍然保留着“宣和装”的画作仅为个位数而已。


而透过《高士图》,我们不仅能看到900多年前的装裱艺术,更可以体味1000多年前国画的风格演变,以及2000多年前“高士”的爱情故事。


想要叹一声“神作”的人,应该不只有乾隆吧。



撰写 排版 | 东方



-你可能还想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