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荒诞与残酷之外,生活是否还具有“神性”?

 会飞的花生vdgo 2018-01-16

美国诗人、小说家埃德加·李·马斯特斯于1896年出生于堪萨斯州的一个律师家庭,1898年开始以不同笔名在芝加哥报纸上发表诗歌,1914年,他创作了这本广受欢迎的《匙河集》,被视为芝加哥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

马斯特斯的《匙河集》由214首墓志铭式的诗组成,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再现了19世纪末20诗集初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小镇生活图景。诗歌中每个死去的小镇人物都以墓志铭的口吻诉说着自己卑微却独特的故事,以讽刺的笔法揭露了“人类生活的神性与荒诞性”。在本文作者看来,马斯特斯在诗歌叙事主题和手法上的创新使其处于20世纪初美国现代诗兴起的先行者地位;《匙河集》不仅达到了“复调性和戏剧性的成功”,“语言的深度和情感的强度”,同时也展示了复杂的精神向度——在展示生活的荒诞与残酷之外,呈现了“人类生活的神性”。

埃德加·李·马斯特斯(1869-1950),美国诗人,一生多产,写过大量诗歌、戏剧、小说作品,但真正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诗集《匙河镇》。匙河镇的原型一般被认为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刘易斯敦。

撰文 | 连晗生

如果不是因为不幸的命运, 我应该已经像乔治·艾略特一样伟大。 看着盆尼维特为我制作的照片, 下巴托在手上, 深邃的灰色眼睛望着远方, 但是有一个古老又古老的问题: 是否应独身,结婚或淫荡地生活? 然后约翰·斯拉克,那个富有的药剂师恳求我, 以给予闲暇写小说的承诺来诱惑我, 于是我嫁给他,生了八个孩子, 根本没有时间创作。 不管怎样,一切都过去了, 正当我洗婴儿的物件时 缝衣针不小心扎破我的手, 最终死于破伤风,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死因。 听着,充满野心的魂灵, 性是生命的祸根! ——《玛格丽特·富勒·斯拉克》

埃德加·李·马斯特斯的诗集《匙河集》形式非常独特,初版时共有215首诗,除开头和结尾的两首外,其余诗歌都以死者的墓志铭口吻写成,通过坟墓之下的直率叙述,用寥寥数语展现一个又一个小人物卑微的一生以及匙河镇的轮廓。

今天,如果把《匙河集》——这部对于我们有点陌生的、然而早已在美国风靡一时的诗集,放回其问世时的时代环境,重新审视美国现代诗勃兴期的状况及这位诗人在那场域中的位置,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

《匙河集》作者:(美)埃德加·马斯特斯 译者:凌越 梁嘉莹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8月

“人格面具”的先行者

在二十世纪初美国现代诗兴起时,马斯特斯处于一个先行者的位置,其成熟时间大致相当于弗洛斯特和林赛等诗人;而以单部诗集的成熟度而论,马斯特斯又早于同样运用“人格面具”这一手法的艾略特和庞德。而在那时,不同于前述的那几位诗人,《匙河集》刚一出版时就广受欢迎,之后多次重印,获得诗歌出版史上罕有的成功。很显然,《匙河集》吸引普通读者之处,在于诗集的叙事性和独特性,在于其构思的缜密,语言的明快有力,在于对美国中西部社会生活人们的灵魂和命运的深入揭示。 翻开这本诗集,扑面而来的是一个个已经死去的人物直抒胸臆的心灵剖白:霍特·帕特、温德尔、小提琴手琼斯、埃尔莎·沃特曼、希尔医师……而读者在对单个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之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被席卷入对某些事件线索的追逐中,去寻找着人物之间的关联,以求最终获得匙河镇社会的总体图景。

对于这部人物繁多的诗集所涉及的事件的诸多线索,以及在结构、主题和语言等方面所产生的力量,中文版序言已有一些说明。而对一个读者而言,最大的乐趣仍在于亲身去感受这部诗集内在的魅力,至于我自己,我感兴趣的是这部诗集是如何在二百四十多首诗中不走样、从容不迫地完成自身的。因此,在一种同样情不自禁的事实拼图游戏中,我试图通过品鉴和比照,检视那些纷乱的要素是如何交错、叠合、印证和纠正的,考察其复调性张力是如何形成的,为此我也知道,如果这部著作可称为优秀,它必定在每首诗完善地实现自我戏剧化,必定在语言的锤炼和修辞的生动上有过人之处。

青年时期的埃德加·李·马斯特斯

应当说,《匙河集》的复调性和戏剧性的成功,首先主要依赖于诗篇之间在人物叙事、主题、语言等方面的对应与张力。显而易见,这部诗集迥异于其他现代诗集且吸引更多读者的根本因素在于其叙事性(以至这种叙事有时产生了一种情节性),从整部诗来看,这些主要用于叙事、占五分之四篇幅的诗篇(有时是完整人生的叙述,如《约翰·沃森》和《乔尔妗·桑德·迈纳》),有时是对事件的一种特写(如《罗伊·巴特勒》和《“大老粗”威尔迪》),极大地形成这部诗的事实结构,奠定其基调,呈现了人物迥然不同的遭遇,展现不同的主题追求,——可想而知,这种声音的复调最终会产生何等的诗歌张力。此外,这些诗歌又遥相对应着另一些偏于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诗,比如,像《珍妮·艾姆·格鲁》侧重于景物描写的诗,像这种《埃德蒙·波拉德》着眼于观念表达的诗,共同构成了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又形成另一种诗歌张力。

其次,《匙河集》的成功无疑也依赖在于每首诗本身的质地,依赖于其戏剧性的营造,依赖于其中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的交融完善,语言的深度和感情的强度。比如,在《金西·基恩》之中,金西·基恩的自我叙述中穿插着那种大场面的景象描写,其效果浩然大气:“在绝望的战败那天临近结束的时候,/那不再是伟大的拿破仑军队的大群男人/在狂风暴雨的电闪雷鸣中/在田野中缓缓流动像破碎的布条。”在《约翰·沃森》中,平静的语调呈现了一种命运的苍凉感,带来了一种震撼性:

然后我开始寻找瑞贝卡, 最后在弗吉尼亚找到她, 两个孩子死于战争期间。 我们骑着阉牛到了田纳西, 多年后又到伊利诺伊, 最终来到匙河。

而在《丽贝卡·沃森》中,颂歌体般的庄重和绵长,洋洋洒洒表达着人物对时间流逝感的感觉,而在诗末那个临终见到儿子时大喜大悲的戏剧性场面也令人动容。对于这部诗集某些诗作其语言和意境的独特性,如果我们把它们与我们所熟悉的某些诗人的诗作相比照,则可以加深我们对它们的认识,比如我们可以把《伊蒂丝·柯南特》和《亨利·菲普斯》与洛威尔的诗集《人生研究》中的许多诗作对照,以发现它们之中某种相似的感情强度,“这里是飞翔的光线,神秘的月亮,梦想的音乐。”

在《以利亚· 布朗宁》中,这样的句子和氛围无疑令人想到了里尔克:“以河里拾来的贝壳覆盖我,覆盖我。/我活在惊奇中,崇拜着大地和天堂。/我已经行进在没有尽头的永恒生命中。”而《诗人希欧多尔》中对小龙虾细致的观察则令我们想到希尼。这里的关联性比照,并非想说明马斯特斯与这些诗人谱系学意义上的关系,而是想呈现这部诗在不同诗篇中不同的语言敏感和精神向度,呈现马斯特斯作为诗歌先行者的身影。

《里尔克诗选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版本: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墓志铭:平庸的生活与神性的顿悟

“你应该明白我用认真的热诚,/探索那条道路,还有我所有的流浪,/也是探索中的流浪。”(《威廉·古德》),在这部诗集的后半部分,马斯特斯让这部诗集出现了许多精神求道者和人生超脱者的形象(如威廉·琼斯、威廉·古德等等),这些诗或从容隽永,或热烈浓烈,以我们常见的抒情诗样式,展现了灵魂生命所应有的尊严和追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令整部诗集从前面沉重的大地事务中剥离出来,呈现出一种向上腾起的态势。

哈丽特·门罗在为马斯特斯辩护时,曾称后者揭露了“人类生活的神性与荒诞性”,如果《匙河集》的前半部分展现生活的荒诞性和残酷性,那么在后面的某些诗中,在对像威廉·古德这样的人物的精神追寻的展现中,呈现了“人类生活的神性”。在这些诗中,马斯特斯或以独特的角度来反观人生(如在《阿方索·邱吉尔》以天文学家的视野来反观人的渺小,在《验光师迪波尔特那》中以一个个验光镜片来呈现一片片纯粹的景象和光彩),或以直接的抒情来呈现着一种形而上的追求和向度(如《威廉·古德》和《贾雷特·斯托达德》)。而在这些诗中,也容易碰到一个优秀诗人的诗中常有的诗歌顿悟:“最终你会看到命运/以你自己在镜中的模样接近你;”(《莱曼·金》),以及那种生命的狂喜:“你是否曾走进黑暗中/当一扇未知的门在你面前打开/而你站住,它似乎,在一千支精美蜡烛的光线中?”(《阿尔·洛威尔》),“现在我非常接近那秘密了……”(《约翰·马拉德》)。 在《匙河集》的结尾,马斯特斯用一个史诗残片《匙纪》和一个诗剧性的章节《终曲》对这部诗集做出总结性的抒写。这两个容易被人忽视、然而实质上作为整部诗集有机构成的部分,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诗集的诗歌形态,而且在内容和主题上令它更为完整和更具深度。在这其中,《匙纪》虚拟了一个史诗作者的笔法,让《匙河集》中的诸多人物有一次整体出场的机会,而在手法上也刻意地对荷马史诗的模仿与对应(这其中包括语调、韵律、修辞手法、人物关系等)而令人瞩目,比如,《匙纪》开头“约翰·卡巴尼斯的震怒”对“阿喀琉斯的愤怒”的对应,全诗随处可见的“长长的明喻”的运用,最后两个粗汉的打斗对希腊英难的战斗场面的戏拟。

乔万尼绘《阿喀琉斯的愤怒》

在兼具庄重和嘲讽的双重性的《匙纪》之后,《终曲》是匙河墓园一些匿名声音的对话,以及魔王别西卡等人的活动。在这里通过不同声音的对话,借助于一个远景透视,作者回顾了历史的变迁,喟叹着自然的无常循环,而在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沧桑和宇宙与时间的无限的沉思中,也把《匙河集》这部诗集及其人物置于一个广袤的时空背景。在它之中,一首恢宏的颂诗也令人侧目:“我自己也是一个为生命而哭泣的孩子,不知道我该去何方。万亿个太阳在我之上,犹如夜晚的窗帘/被悬挂在创造之火前面,穿过编织的布料发着光……” 在这里,马斯特斯以其不凡的笔力为这部诗集画上完满的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