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高中感觉像蹲监狱?”这位差生的反思令人震惊!

 星星点点灯 2018-01-16

学习哥说:前段时间,韩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悔当年的退学举动”。有人认为这是韩寒成熟了,有人说这是韩寒认怂了。但不管韩寒的真实想法如何,在当年还是今天,总有一些学生不认可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

今天转发的这篇文章,也是一位高中“差生”厌学后的思考。并不代表同意作者观点,只是其中陈述的一些客观事实,值得高中老师、家长、学生乃至管理者反思,以更好地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本人是一名大一学生,从小父母对我疏于管教,整天就是无忧无虑的瞎看书(我父亲也是教师出身,后来自己经商),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是老师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对学校里一些“违背人性”的规矩也是发自内心地厌恶。这种感觉到了高中尤其如此。经过近三年“折磨”,我最终没有参加高考,而是走进了“社会大学”。以下所谈都是亲历的事实,夹杂着一些内心感触。

现在的高中似乎就是一座“监狱”。区别是里面囚禁的不是罪犯,而是表面上享有人身自由的青少年。其实,我们似乎更缺少自由——休息、娱乐和思考的自由。

这些本应当是生龙活虎的青年人,本来可以自由地探讨人生价值,可以活跃在科海泛舟,可以自由地歌唱、打球,也可以谈谈男女朋友(因为恋爱也是人生必修课)。但在高中的现实中,我们已经被打造成了僵化的机器——一种只会做题的机器而已

这里没有吵闹声,没有喝彩声,只有老师在讲台上唾星四溅。从醒到睡,我们所做的事都有规范,都有人“管”。中午吃饭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十分钟的课间,还可以被“拖堂”,只允许有上厕所时间。

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半,十几个小时一直坐在椅子上,伏在课桌上,写呀,算呀,做呀,听呀!两耳不闻窗外事。数学题目简直是设计出来故意折磨学生的难题——许多题目都是来自高等数学,好像未来我们都应当成为数学家。

学生宿舍规定11点就熄灯,于是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们就要用一种毁灭眼睛的电池灯来照明,继续完成课业。

每周5次考试——考考考,不知是考学生还是考老师——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工作业绩和工资奖金挂钩。而大多数学生对考试早就麻木了,需要老师不断挥舞手中的鞭子和恫吓来驱赶。

先看授课模式。当前的授课模式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统一进度、统一内容。对于拔尖学生来说,智力上是一种浪费;对差生来说,拼上命也无法追赶匆匆的脚步。

上课时,学生主要用耳朵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主要教学用具。教室也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但我感觉只不过多了一块小白板而已,只是提高了一点效率,对教学模式没有根本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向老师提问,不能跟老师辩论,老师对喜欢发问的学生会很厌烦,只有听、写、背,获得知识的渠道非常狭窄。

从讲台上看下去只见一片亮花花的眼镜,学生们眼中只见失神疲倦的眼神。好多同学从中学时代已经丧失了青年人的活力,没有个性,没有爱好与兴趣,没有自由发挥的才艺。

老师似乎只是把学生训练成应对考试的机器。学生学的所谓“知识”,都是些专门为考试而“制造”的知识和题目,没有任何实践性,也不可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只要离开校门就失去意义。 

再说说我对各学科的感受。

我觉得从初中开始,数学教材和习题就艰涩无比。所谓的考试无非是把有限的几个公式变来变去,人为设计各种绕人的圈套,将难度无限提高而已。

物理、化学、生物,本来是实验科学,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都变成了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连接电路,在卷面上做化学实验。据老师说,现在越是让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实验题成绩反而不如纸上谈兵好。于是只要求学生会做题,科学思想与动手能力都是浮云。

历史课,变成了无限多的“知识点”,每个题目考查几个知识点,这样就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脉络,也不能培养历史观,只能学到一些知识的碎片。

语文老师很少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主要让学生大量的记忆与背诵,书写大量的字词。也不培养学生阅读的爱好,哪里有阅读时间。

英语是“哑巴英语”,死记硬背单词语法应付考试——不会会话,不会交际,也不学国外文化。

地理,我最喜欢的科目。里面大量的题目是计算“地方时”,大家知道“地方时”在生活中基本上是没用的东西。还有那些大量“太阳光照图”等,其实就是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属性变来变去,结果地理变得比像立体几何更难,十分令人头痛。

本来可以容忍千差万别答案的科目,比如历史、语文,在考试时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大部分老师只会照本宣科,把需要考试的内容教给学生,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千万不能教,否则就是不务正业,还可能受到投诉。老师们只了解本学科知识,对于其它学科几乎是“隔山如隔山”,打个比喻来说历史教师只知道历史,数学教师只知道数学,而且他们仅懂得课本知识。

什么是名师、好老师?家长在择校、择班的时候,一般都要问,哪个老师教得好?学校领导眼里的好老师一般是指组织管理能力强、责任心比较强的人,他们比较“狠”,滴水不漏,会做“思想工作”,人际关系较好。他们会管人,把班级管得像铁桶,比较恐怖的教师,才会考出好成绩;另一类,会猜题压宝的老师,掌握考试动向的教师,也比较受欢迎。

说到“思想工作”,一般是恩威并用,并不是什么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比如说“你考不好,怎么对得起家长”,“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都像你这样不守纪律,我们班的成绩能上去吗?”当然也要会惩罚学生,让罚站,背不过课文的在走廊里站着。

现在体罚容易被举报,举报渠道很多,老师们可能因此被惩罚。因此体罚现象已经不多见。但既要管好班级,又不能用极端措施,老师们比较难,经常感叹“学生不好管!”

很多高中学校现在都讲究“整齐划一”,让学生跟军队一样守纪守时,制订了极为苛刻的“学生守则”“校规校纪”,对学生的作息严格控制,让学生无比听话、无比驯服。吃饭睡觉等都有规范,如果午休、晚休不到,可能要受到“劝其退学”的待遇。虽然学校一般不会开除学生,但领回家让家长教育,这是惯用的。学生喊着号子、迈着整齐的步伐跑操,像军队一样。这种表面上的整齐,其实是对学生个性与人身自由的极大漠视。

学校里最重要的工作是“迎查”,就是迎接上级检查。为了迎查,上课考试都可以让路,学生停课打扫卫生,还要填写大量的文字材料,“培训”学生,好让学生帮着圆谎,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可以作假。教师们一面要求学生讲真话,做正直的人,一面教学生撒谎。这样培养的学生除了利己主义,还可能人格分裂。

高二那一年学校要评“省规范化学校”,为了这个检查,学校买了大量的平时根本不用的器材,建设了平时不用的“功能教室”,如劳技教室、舞蹈室、美术器材室、地理教室等。检查时我们还去装模作样上了一次课,但评上后我们再也没去过了。

老师们的压力可能比学生更大,因为高考,还有平时的各种考试。如果哪个老师的成绩差了,都会被级部主任批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比较生疏的,只要上课不打闹就行了。班中总有一批学生像我一样,是受到父母的压力来上学的,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混天熬日头比认真学习更难受。他们在后边睡觉不要紧,怕的是说话、打闹,影响班级,任课教师管不了,就要交给班主任处理。弄不好,就要打电话找家长,“孩子哭,抱给娘”。

学生桌上永远有做不完的题,有各类辅导资料,还要印大量的“卷子”。“卷子”就是把各处找到的难解题目挖天窗剪下来,贴到纸上印制而成。每科每天都发几张这样的试卷,学生桌上摞得老高,再加上各种教材与教辅书,几乎可以把头埋起来。

我们的发型,服饰更都有严格的限制,可能被强制理发。那些敢于说摇头说“不”的学生,会遭到老师的白眼、指责。只有优异的考试成绩才是通行证,只有清华北大生让能让学校光耀门楣。

高考是指挥棒,俨然是个统帅。除了升学率是真的,其余都可以是假的。学校制造了很多噱头,比如“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孝德教育”“挫折教育”,但对学生真有什么效果,就不好说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升学服务,比如说图书馆、阅览室,据说有藏书十万册,但不向学生开放,再说学生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偶尔搞点活动,比如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只是安排少数“精英”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只能充当“看客”。这些活动的程序和内容都是校方规定好的,学生更像些牵线木偶,没有任何自由发挥的余地。

还有无所不在的歧视,教师的课堂提问瞄准的是两类学生,一类是“尖子生”,可能能考上名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学校和教师的脸面;另一类的“边缘生”,即加把劲能够统考上线,或升入一般院校的学生。“渣子生”最受人漠视,上课可以睡觉,只要不捣乱就行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我没有参加高考,也没有上大学,一边跟父亲学他现在的生意,一边和几个朋友一起搞了个工作室。说实话,比上高中累多了。我不敢说和那些上了大学的同学,谁将来更有前途,但起码有一条,我的心理现在是平静的。

听那些读了一般大学的同学说,大学似乎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读高中,只不过没人放羊,自己放羊了。我常常在想,现在的教育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没有智力启迪,没有非智力因素培养,没有独立人格的培养,青年没有创造能力,没有社会责任感,不仅身体虚弱,眼睛群体近视——而且很多人心理不健康,身心俱残!

这样培养的青年人,将来能做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