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小时候被叫做“神童”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ljf2623 2018-01-16

回答

SMETalk科普作家08-07 01:11关注

在中国科技大学中有一条非常出名的校园道路——天使路。路旁矗立着一座五层小楼,透过树荫能够看到五个别致的大字——“少年班学院”。

谈及神童,不可避免地要说到中科大少年班。

这个起源于1978年的少年班,已经经历了39年,从中走出了200多个教授,他们多在物理与力学领域深耕,一般入学时16岁便是“大龄学子”,30多岁便是荣誉加身,即使是看似“泯然众人矣”的少年班学子,也依然在某一岗位上比一般人走得更快(也不排除个别过得凄惨)。

事实上,身处少年班,这些孩子并不希望自己被称为神童。

办学后的第35年,第三十七期少年班学员即将入学时,时任院长曾说:“我们的学员不是神童”。

神童二字给这些人的压力太大,人们给予的关注也实在太沉重。

曾经的少年班“第一人”宁珀于此最有发言权。

图/宁铂(左)与方毅对弈,两盘全胜

宁珀被称为少年班“第一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智力,也与他的经历有关。

当时的报纸如此描写宁珀:2岁半熟背30多首毛著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能识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自学《中医学概论》,8岁能下围棋,熟读《水浒传》。

1977年,这一年正式恢复高考,这个时期涌现许多为了知识奋不顾身参加高考的人,而这一年对于宁珀来说也绝不普通。

他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给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同时是GWY副)方毅,向方毅推荐了宁珀。这件事受到了方毅的重视,并派人到赣州考察宁珀。

当时对于中国而言,人才最为重要,中国太过缺乏科技方面的中坚力量。为了破格录取宁珀,中科院多了一个少年班。

这也就是少年班的由来,宁珀被称为“第一人”的原因。

图/热爱天文的宁珀

当然,宁珀在同一批录取的学生之中,谈不上最优先,同期一起进行特别考试的成绩里,宁珀只是第二名。

但宁珀的“神童”之姿已经被传的神乎其神,公众完全认定他就是“神童中的神童”。

这件事从举荐信开始、从连胜方毅两盘开始、从媒体不停地报道开始,已经不可逆转,无论宁珀喜不喜欢这个称号。

事实上宁珀怎么会不喜欢?因为少年班的诞生,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而宁珀也在这种无限高昂的热情中被捧成了当时的网红。

人们热切到什么程度?一张在报纸上广为流传的照片:宁珀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使这个葡萄架变成了新生和外来游客必须参观的地方。

宁珀后来回忆起这个时候,他只是淡淡地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这句话未免太忧伤,但细细品味确实如此。

那时,宁珀很快从众星捧月的风光中清醒过来,主要因为一件事:宁珀喜欢天文学,但校方和导师坚持希望他学习理论物理。

在老师眼里,这是一条通往圣殿的道路,当时中国科学界红极一时的学科,宁珀若能投入进去,谁知道会不会是又一个诺贝尔奖呢?

但宁珀希望如此吗?关心的人太少。

那时在少年班,宁珀依然算是聪明的那一边,这是众人都认同的,再加上外界的赞美从未间断,宁珀已经陷入了奇怪的心境:这一场因为缺乏科技方面的中坚力量而兴起的时代里,他怀疑自己是第一个牺牲品。

此时的他提不起对学术学业的兴趣,不及格的科目比一般同学更多,性格也是怪异,最为讽刺的是那么多赞美,甚至让知情者都不敢真说出实情来。

宁珀一直尝试离开中科大,到南京大学学天文,但从没有成功过,永远是一句“既来之,则安之”。

明眼人明白,中科大不会愿意放走这位名人。

宁珀开始感觉到作为神童的疲惫,主要还是来自于舆论对他的压迫。

这些来自外界的压力才让他找不到自己,或许是因为他和普通人一样有主见吧。他要让自己附和舆论像个神童一样,也需要让自己附和老师领导们的期盼,还有家庭,还有同学,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压力仿佛都施加在他身上。

宁珀确实特殊,因而他开始表现出了“叛逆的一面”。

本科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讲师,这是他最后一个辉煌记录。

随后他参加了3次研究生考试,都主动放弃,他对他人解释,自己是认为神童无需考取功名也能成功。但熟知他的人清楚,他只是不能接受失败,以至于拒绝挑战。

他还考过三次托福,都没有成功。

对于宁珀来说,他需要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需要比人们希望他做到的成功更有意义的成功。

于是,在全国人民想要知道神童们能有多厉害的时候,他遁入空门,青灯古佛相伴。

无人知我心,那便让一切烟消云散。

其实早在1988年结婚后,宁珀便有亲近佛教的现象。

他看一些佛学相关的书,吃素,偶尔也练气功,他还为了脱离中科大,远赴海南经商,但最终还是回了去。

1998年,宁珀参加一次央视“实话实说”的节目,参与讨论“神童教育”。节目录制时,宁珀频繁抢过话筒,用很快的语速,很激动的情绪,不断抨击“神童教育”,而在场的一些人忍不住笑出声,对这个人所说的话不置可否,这也是因为他们无法把这个宁珀和当时名震四海的神童宁珀联系在一起。

可悲之处莫过于此,心声皆因世人愚昧之处而埋没。

2002年他第一次出家,被中科大找回,这一次他没有放弃,2003年,他在南昌再次出家,这一次他真的成功了,不是成为科学家,不是成为他人想象中的人,而是实实在在自己要的成功。

同样的,这也是媒体、教育、舆论一起逼出来的“成功”。

当然,我们也不用替“神童教育”担忧,也不用替宁珀不忿。

因为少年班出来的人没有几个是 庸才。

就算是宁珀,他现在还俗后同样让人钦佩,他在学校同时教学量子力学课、中医课、佛学课。

比起我们,宁珀依然是个人生赢家啊摔!

ps:关于少年班,说最后一句跑题话。

引用刘志峰先生的一句话:“碰到像这些真正的聪明人,你让他按部就班一定要上完高中三年,反复温习,其实是种摧残。”

562赞踩78评论

分享

举报

豆子人民艺术家历史作家06-03 11:03关注

这件事图缺做过一份调查,调查了八十年代被杂志报道过的神童。到如今,三十年过了,究竟怎样了。

其结论是,昔日报道的神童中,绝大多数在其相关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和大众期盼的“伤仲永”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情况不一样。《中国神童》这个杂志中有十八位神童的详细介绍,其中:

1.小翻译家常青实在找不到确切报道,也可能是人家就愿意默默无闻。

2.小提琴神童金力,当年十岁,现如今他是这样的:

3.小诗人田晓菲,幼时即发表诗作。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知名学者。

4.小演员沈洁,后在《城南旧事》中扮演英子,出国留学后归国,成为制片人、影视作品主创。

5.小电脑专家谭引,找不到确切报道。

6.小发明家徐琛,查不到确切信息。

7.数学尖子车晓东,初中获得美国中学生邀请赛满分,1983年成为上海高考状元。后担任硅谷CONNER公司科研组经理。

8.体操运动员吴佳妮。

后依然获得各种平衡木、体操、高低杠世界与全国名次(冠军、亚军、季军等)。

以下省略多名,大概类似于上面。

还有一个神童,是围棋少年常昊,后成为中国著名九段围棋选手,各类世界冠军,2007年的战绩:

第十局 中国常昊九段执白148手中盘胜韩国睦镇硕九段

第十一局 中国常昊九段执黑213手2目半胜日本高尾绅路九段

第十二局 中国常昊九段执白288手半目胜韩国李昌镐九段

从这些当年典型的“神童”报道中可以看出,神童未来成长为大师的概率(约一半),真的要远远高于普通人。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找出多个小时候是神童,长大了混的一般的人,但那不是整体概率。

古籍中的“世说系列”,有一个“夙慧”的条目。就是古代的神童介绍,这些神童,在未来都成为著名学者、封疆大吏、诗人、文学家。事情固然是从大员中追溯他们的童年,但这同时意味着很多人小时候就体现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我们说的特例,是考虑到人生的境遇。譬如仲永,小时候是神童,长大了就不行了。还譬如曾国藩,小时候特别粗笨,但就是刻苦努力,长大就成了封疆大吏。而神童,则是更容易被培养成超世之才。人们更热衷于听那些“小时候是神童,大了就不行了”的人的故事,说白了是对自己现状的自我安慰,对自我平庸的一种消解——别看我不行,你看以前的神童混得也不行。

展开全部

311赞踩26评论

分享

举报

迷失在耶路撒冷国际问答达人02-24 14:43关注

“被遗忘的天才”金雄镕。

他智商210,是吉尼斯世界纪录智商最高的人。语言学习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不但能够死记硬背,还能够完全掌握语法和细微的差别。3岁时,他就能听懂汉阳大学的物理讲座。4岁时,他可以阅读韩语、日语、德语和英语。8岁时,他受美国宇航局的邀请前往美国,并在科罗拉多州获得了硕士和博士文凭。之后,他以核物理学家和研究员的身份在美国宇航局工作了5年。16岁那年,他突然结束了在海外的生活,重新回到了韩国。

令所有人惊讶和失望的是,他进入了韩国一所“不知名”的学校学习土木工程。原本他不可以申请任何一所韩国大学,因为他不是一名高中毕业生。为此,他还不得不先拿到一份高中文凭。毕业之后,他当起了一名普通白领,并逐渐从公众的视线中淡出了。

在一次采访中,他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很抱歉,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碰巧比其他人学得更快一些。快速的学习能力并不能让你的人生走得更远。

“从美国回来后,无论读书还是工作我选择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过去,我学的是如何搞破坏。现在,我的新专业是土木工程,是为了创造出有用的新事物。我很享受这个过程。目前的工作也是我所喜爱的。然而,对于我的选择,世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每次我都对他们说‘我现在很幸福’,但别人总会跟我说‘不可能’。如果我说‘现在的工作让我觉得心满意足’,他们又会质疑‘那你当初为什么……’我曾经被称作天才,难道就意味着我必须当一名哈佛或耶鲁大学的教授吗!?我想再次重申:我现在很幸福。”

然而采访者还是没能听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又接着问:“你为什么要放弃一切?”

“为了幸福。即使到了美国,我也还是会听到别人夸我相当有才。问题是我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哪方面有才。我的全部生活就是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解题。每个部门都有超过20个不同的研究实验室,但你永远不会知道隔壁房间在做些什么。什么都要保密,功劳都是上司的。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他们始终把我当成小孩,我说什么都不重要。我找不到任何出路。韩国科学技术学院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我常在想,他们是否也和当年的我一样走进了死胡同。”

我个人认为金雄镕并没有放弃一切。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他放弃了一些不想要也不需要的东西。他原本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人,但最终他选择了幸福。

金雄镕今年已经52岁了。他刚刚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全职教授。现在的他,过着平静的生活。他远离媒体的聚光灯,全身心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

“和儿子踢踢球,或下班后和几个同事一起小酌几杯……这才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1464赞踩255评论

分享

举报

宝宝成长吧11-18 09:36关注

伤仲永就是典型的少时天才,成年时是庸才!

无论怎样的神童没有良好的教育都是白费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 他的“神迹”有:

1. 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

2. 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

3. 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4. 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

5. 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然后…..

2003年,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怒气冲冲的母亲曾学梅来到北京。

“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学梅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死。

“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问题在于,在曾学梅的极端教育方式下,魏永康只会学习,完完全全书呆子一个,学校面对这个得来不易的“天才”,也一味妥协,最终在2003年因为生活无法自理只好辍学回家。得承认,曾学梅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多见!现如今,更多的家长早已意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看到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现实短板,而尽力通过家庭教育予以补足。

魏永康的大学老师在2005年接受央视采访就指出,悲剧的根源“当然首先是家庭的根源了,另外也跟我们中学的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一好带百好,这种教育模式不合适,你必须融入社会”。

魏永康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并未能在学校教育中补足,天下父母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家庭教育为什么重于学校教育的一个现实原因。魏永康,成也母亲,败也母亲。但是,不要指责这个平凡的母亲,她以自己的错误“害”了自己的孩子,但却在拯救更多的孩子。她让人们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选择一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更加重要。

349赞踩161评论

分享

举报

学习那点儿事10-16 14:02

神童既然能被成为神,一定有其神秘超出超人的能力。一般而言只要不是被“伤仲永”了,都会在某一领域有些突出的成就,起码比一般人要强。就以最出名的中科大少年班为例。

蔡天西,13岁就考入少年班。提前一年毕业,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并在22岁就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一年后,她任教哈佛大学,28岁就成为了哈佛的博士生导师。

张亚勤,12岁的他考入少年班,顺利获得学士学位,又继续在中国科大读研。随后,他赴美留学,并一路奋斗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中国科大上海研究生院首席科学家。

尹西,12岁就考入少年班,并于2006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31岁的尹希正式升级为哈佛正教授成功打破哈佛大学最年轻华人正教授的记录。

秦禄昌,78级少年班。现任职NEC公司,主持碳纳米管研究项目。美国麻省理工博士。他00年研制出世界上直径最小的碳纳米管,被评为当年的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段镶锋,15岁入科大,现任职Nanosys,从事纳米科技研究和产品开发。他和另一科大同学合作完成的纳米成果被Science评为01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并名列榜首。03年他被美国Technology Review评为当年的“世界百位杰出青年发明家”之一。

谢旻教授,78级进入中科大少年班,1984年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瑞典林雪平大学,获博士学位,成为瑞典最年轻的博士毕业生;现任香港城市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讲席教授。他于1991年获得李光耀总理奖,并于同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谢教授从事的学术领域涵盖工业工程可靠性、质量控制及软件可靠性,已发表SCI学术期刊论文200多篇及8部学术专著,并于2005年被评选为IEEE fellow。谢教授同时担任15个SCI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包括IIE、IEEE Transactions、CIE等。

卢征天,14岁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李政道博士培育物理专业人才的“CUSPEAPROGRAM”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柏克利加州大学学习并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科罗拉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2015年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原子物理研究工作,2015年至今就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

庄小威,1987年,加入苏州中学的科大少年班预备班,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1997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2000年获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研究个人奖,2003年获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成就奖、Beckman青年科学家奖和Searle学者奖(后面2项奖励的奖金均为24万美金),另外她还摘获奖金高达50万美金的美国“天才奖”(Genius Awards),2006年,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2012年5月1日,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另外还有:

黄春燕,88级,15岁入科大。执教Texas大学 商学院

劭 中,12岁入科大。28岁成为耶鲁终身教授。

崔 强,89级,13岁入科大。执教Wisnconsin-Madison化学系

骆利群,15岁入科大,执教斯坦福神经生物学系,生物学“斯劳恩”奖得主

陈一昕,95级,15岁入科大。执教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系

熊 伟,14岁入科大。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终身教职

管俊林,15岁入科大。康奈尔大学分子医学系终生教授

浦 晗,88级,执教Rice大学物理系。

李宁辉,14岁入科大。执教普度大学计算机系

姚 震,14岁入科大。25岁执教Texas 大学物理系,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大奖得主

“带娃去郊游”最受欢迎的原版资料,赶快回复“领取方式”吧!

1、《粉红猪小妹》1至4季(共209集全)

2、《小公主》65集+绘本

3、英文原版《小鼠波波》

4、英文原版《芝麻街》

5、BBC原版动画《蓝色小考拉》

6、最畅销早教《巧虎大陆版》224集

7、《迪士尼神奇英语》(动画+教材)

8、《幼儿英语拼读Phonics Kids》(1-6套动画+音频+教材)

9、美国原版教材《一年级写作》至《九年级写作》

10、中文版《托马斯小火车》80集

11、《巴布工程师英文版》38集和《巴布工程师中文版》150集

12、《幼儿英语歌谣》(73首MP3+配套歌词)

13、239集《卡由》(33册电子绘本+视频+音频)

14、BBC主持人讲《睡前故事》共277集视频

15、《天才宝贝熊》(五季全195集+绘本+MP3)

16、最适合学习英语的《50部动画电影》(高清中英字幕)

17、《小熊维尼与跳跳虎》共26集

18、加拿大动画《忙忙碌碌镇》第一季51集

19、BBC最受欢迎的《动物街64号》全4季共104集

20、全84集《米菲》(英文版+中文版)

21、《天线宝宝》(67集英文版+84集中文版)

22、《加菲猫和朋友们》全7季共124集

23、中文版《大耳朵图图》全5季164集

24、世界经典《安徒生童话》166集音频

25、史上最全8季《朵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