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并不是每天跟学问打交道,干活吃饭、勤劳致富,就算没有文化也谈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跟人打交道,我们不可能总是遇到好人,倘若没有识人的本领,经常遇人不淑,总是上当受骗,还能指望过上什么好日子? 很多人谈识人而色变,认为在心里琢磨别人,不过是蝇营狗苟的行为,无法宣之于众,更不能登大雅之堂,其实这是典型的谬误。且不说心理学这样的学科就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我们普通人入学、工作参加面试,这就是识人的过程,正大光明,没有什么好隐晦的。 正大光明 一、 用鬼谷子的处世哲学来分析,层次越高的人越重视识人、用人,“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这就是识人用人的实践应用,学会识人用人才能让我们更加优秀、更加成功。 过去我们误解识人,不善识人甚至抵触识人,是因为没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做指导。其实,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事件,识人并不复杂,人的品性完全可以短时间从形态、语言上看出来。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坚不摧?何业不成? 二、 曾国藩就是清代的识人大家,他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考言”、“奏折”、“诱迫”四法。他主张对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别贞邪”,通过相貌、言语、举止、行为来对人做判断,无不中旳! 曾国藩剧照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人推荐陈兰彬、去做幕僚。这二人文采出众、颇富文藻,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久负盛名。曾国藩通过考察,认为:“刘刘锡鸿满腔不平之气,恐不保令终。” 后来刘锡鸿随郭嵩焘出使西洋,两人常常闹矛盾,刘锡鸿写信给清政府,说郭嵩焘带妾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丧权辱国。郭嵩焘也写信说刘锡鸿偷了外国人的手表。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自然倾向于曾门的郭嵩焘,于是将刘锡鸿革职,刘锡鸿从此抑郁而终。 三、 既然识人之术如此有用,想必大家都有兴趣,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识10项识人绝学: 诸葛亮精通识人 ①人的品德看言行; ②人的思想看行为 ③人的内心看做事, ④人的心术看眼神, ⑤人的知识看谈吐, ⑥人的内涵看表现, ⑦人的修养看性格, ⑧人的能力看业绩, ⑨人的为人看朋友, ⑩人的本质看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