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时候,小 Yi 介绍过几个开脑洞小方法。 到了秋天,相信你们还是需要很多创意。 所以这次小 Yi 把它们都放在一起,送给每个在脑汁中苦苦挣扎的你 : ) 英国有个发明家叫Dominic Wilcox,最爱改造生活用品,设计出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却又会心一笑的作品。 他把很多人小时候都曾有过的荒诞想法变成现实,在设计界以脑洞大而闻名。 他曾说:“我坚信我们能从周遭的事物中获得灵感,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体会的心。”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长期从事某样工作之后,我们往往只剩下一双眼窝深陷的眼睛和一颗硬直如石头的心。 愿望是卷福,实际却是花生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获得“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体会的心”? 变穷 方法一 悬疑小说《牙医馆诡秘事件》可以说是恐怖悬疑作家庄秦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然而这部让人毛骨悚然的小说的创作来源居然是—— 因为妻子做烤瓷牙花费了800元,庄秦一时心疼那800块,只好写写小说来赚点稿费,想要帮补一下家计。 他就地取材,以医馆作为创作背景,通过对医馆的仔细观察、跟医馆的工作人员聊天再加上自己巧妙的构思,一篇优秀的小说就诞生了。 如果还不相信,可以看这篇 👇 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穷才是 多看电视节目 方法二 作家蒋胜男表示她创作《芈月传》小说的灵感来源于《探索·发现》栏目的中的专题片《兵马俑的神秘主人》,里面提出一个论点,说兵马俑很可能是秦宣太后的,由此激发了她的兴趣并创作出了《芈月传》。 下次再有人说你“老是看这些没营养的东西”时,你可以自豪地回答:我在找灵感。 “今晚秦始皇的演唱会实在是太棒了!” 做梦 方法三 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对世界摇滚乐史的贡献不言而喻,他广为人知的单曲《九号梦》正是因为他做了一个梦,根据梦境中“一段不停重复的旋律”而创作的。 约翰·列侬也在歌词中写到“很久以前,我有一个梦,这个梦看起来如此的真实……” 不说了,我去睡个觉先。 打住……以上,只是我在瞎BiBi,毫无科学依据! 诶诶诶~先别急着转台 关于开脑洞,我还真的有方法 下面这四个,才是真正的帮助转换思路、大开脑洞的工具。 强制类比 有时,没有灵感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高度集中在“此路不通”的状态,这时不妨“走一走神”,去想想,这个问题像什么好吃的?也许就能钻出院墙,重新接触外面的世界,找回自己的缪斯——即使有时它不是生物。
举个栗子 “我怎么用笔和尺子来描述我的解决方案的优点?” 答案很可能是:对的资源用对的方式组合,能把你带上天! 逆向工程 我们想知道新买的小汽车或者电风扇是怎么被安装起来的时候,我们常常都会通过将成品一步一步拆开还原成零件的方法逆推出来。这个方法在解决问题时也同样适用。我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不妨从结果出发,去逆推达到结果所需要的条件,以此找到解决方案。
幸存者 这个名叫'幸存者'的工具,既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在与小伙伴的讨论中应用,它能帮助你快速产生/收集想法,并从中做出最符合意愿的选择。
举个栗子 每到中午,我们就开始互相问哲学问题:中午吃什么?一般人的方法,常常是由某几个人提出一堆已经去过无数次的餐馆,被一一否决之后一脸无奈地走进另一间已经吃过无数次的快餐店。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卡片写下自己能够接受的餐馆的名字,然后用“幸存者”游戏快速挑选,达成共识。 以下是高级烧脑技 问题翻转 (点击此工具标题查看更具体的解释)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已经提示了解决方案的思路,如果你没有看出来,不如试试把它反过来、掰弯、甩来甩去,说不定它就会变形成有趣的创意,让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向呢? 五个转换问题的公式 公式一:翻转(翻转常规) 公式二:融合(把东西合并起来,单一化) 公式三:拓展(提供新的东西) 公式四:分化(打造个性化) 公式五:增加(增加新元素) 公式六:减少(去除某种元素) 公式七:转换(借鉴相似问题的解决办法) 公式八:移植(把一个不相关的东西添加进去) 公式九:夸张(把你的解决方法变得更极端一点) 举个栗子 你是一个学校的校长,想要改革你的学校,让它适应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于是你开始思考,学校教学和运营的各个方面有哪些可能性:
所谓脑洞大、有创意的人,其实只不过是拥有不止一个看世界的视角的人。在在日常生活找到一个物件/事情/问题,然后用上面的这些工具来挖掘关于它各种各样角度的诠释和解决方法时,我们的脑洞说不定就会渐渐打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