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完两个故事,你就能真正了解通货膨胀

 至譽無譽 2018-01-16

在解释通货膨胀之前,先看看二战后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而这次通货膨胀对德国经济的影响甚至要超过一战本身。

在一战结束时,协约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战后的德国政府面对巨额赔款苦不堪言,于是通过大量发行货币的方式来筹集赔款。使得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4年底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速度飙升。就以报纸的价格来说,在1921年1月的时候是0.3马克。到1922年5月的时候涨到1马克,同年10月涨到了8马克。在1923年9月的时候,报纸的价格已经是1000马克。而后真正的超速膨胀开始了: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过了15天12万马克、又过了15天100万马克、又过了10天,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售价已经是7000万马克,一份报纸。德国马克的价值接连暴跌,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1923年,德国的通货膨胀率每月上升2500%。当时,工人们的工资一天要分两次发,傍晚一只面包的价格等于早上一幢房屋的价格。

自古以来,通货膨胀诱惑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并由此引发了多少的经济灾难。其根本原因啊是人们,常常把“金钱”和“财富”混为一谈了。

我们先举个例子来解释通货膨胀是如何运作的。

某国政府要修建一个大桥,要花费5000万,政府是可以是用收税的方法来解决钱的问题。但现在政府换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说我用通货膨胀的方式,把成本转嫁出去,不用收税了,广大人民群众不缴税也就感觉不到疼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呢就是回家关上门我印钞票。印好了5000万的钞票,卷起袖子准备建大桥了。就找到了修大桥的总承包方A,把5000万统统交给A。那么第一轮的钱就到了总承包方A这里了,A拿着钱呢,花钱雇人,花钱买材料。然后找到了施工承包方B,把钱支付给这个施工承包方B。那么第二轮钱又到了B这里。B拿着钱一样的花钱雇人买材料。然后找到了劳务分包方C。第三轮钱就到了C这里。C把钱花到第四轮D身上。

我们来看ABCD四个人。A是直接从政府拿到钱,通货膨胀还没有开始,第二轮到B身上的时候,5000万已经流通了一部分了,物价有所上涨,但是B还是赚到钱了。第三轮到C身上的时候,物价已经涨上去了,随着货币进入市场时间的推移,物价的反映就会越明显。所以C拿到的钱购买力不如之前,C就吃了点小亏。等到第四轮D拿到钱的时候,通货膨胀已经完全反映出来了。所以整个过程中D受到的损失是最为严重的。回头来看,A赚大发了,B小赚,C小亏,D亏到家了。

由这4个人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越是靠近权力中心的A就越划算,越是远离权力中心的D就越亏。那么A就会一直鼓动政府继续增发货币,修完大桥再修大楼,这比他自己做生意划算多了。权利中心总是听得到A吹的枕边风,很难听到D的啼饥号寒。这就是政府容易被利益集团所绑架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的通货膨胀,一旦开始很难停下,通货膨胀就像吸食鸦片一样,吸上一口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各种强大的政府和国家,接二连三的因为通货膨胀而陷入财务困境,导致最终的破灭。回过头来说,人们表面上看到的是一座大桥的平地而起,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

但是经济学家哈耶克说:“通货膨胀就是政府对人民的公开盗窃。”不要看建造大桥政府没有征收一分钱的税,其实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税,而且是最恶毒的一种,他对每个人的影响不是均等的。从上面的ABCD四群人我们能看到,通货膨胀使远离权利中心的穷人D所承担的赋税比其他人更重,而靠近权利中心的A和B承担的要轻得多。

再说一点,通货膨胀不是机械,不是增发100%的货币,物价正好上涨100%。一旦人们的信心动摇,就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比例大大超过货币增发。就像一战后的德国,一份报纸从3毛钱涨到7000万。恶性通货膨胀使得整个国家经济陷入灭顶之灾。

通货膨胀使得所有人不得不服从现有经济政策,它不鼓励谨慎节俭的行为,而鼓励各种挥霍、赌博及其他不计后果的浪费行为。它往往使投机比生产更有利可图。它扯裂了稳定的经济关系。它那无处说理的不公驱使大家乱来,各自为政。它促使人们要求实施集权控制,最后的下场,必定是幻境的破灭和经济的崩溃,国家和民众也将苦不堪言。

在这个看不懂的时代中,先当一个明白人。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陈志乐的书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