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的来历 马紫钟 玉皇阁后山有个仙人洞。玉峰塔西南侧为入洞口,舍身崖边为出洞口,长约十二、三丈。为何称之为仙人洞?自有其来历。 石门山往昔林密草旺。每逢冬春之季,风高物燥,一失火便发生野火烧山。连续焚烧数天数夜,甚至数月。白天烟柱冲天,雾气腾腾;夜里好似十多条火龙腾空飞舞,吞噬着一座座青峰绿岭……野火烧得人心痛,烧得人们无可奈何! 石门山建盖起玉皇阁后,道家弟子和山民常奔至出火点灭火,避免了数十次野火烧山。但是,遇到风高火势大,灭不了野火,还烧伤了人……。 秋末的一天深夜,一个小道士起夜小便,恰好看见石门山顶野火骤起,刹那间火光冲天,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发出了劈劈剥剥的怒吼声,骇得他心惊肉跳,刚拨腿想跑回阁报讯,奇迹却出现了:从山洞中钻出一位土地爷模样的老翁,从舍身崖骑着根龙头拐杖,飞向熊熊烈焰。那拐杖不见了,老翁却骑着条青龙飞天腾地,绕着野火喷水降雨。不一会,火势小了,渐渐熄灭。这时,青龙不见了,那老翁又骑着根龙头拐杖飞进洞中。小道士手举松明火,尾随着钻进洞口,一直走到出洞口舍身崖边,却看不见老翁的踪影。他站在舍身崖高喊:“石门山有救了!石门山有救了……”土地爷骑龙灭山火的奇事传开了,这个山洞从此名叫仙人洞。 游人也喜欢钻仙人洞。却戏称好心人钻得通,坏心人钻不通。应该这样讲,体瘦者能钻通此洞,体胖者最好莫钻此洞。
|
|
来自: 漾濞彜乡文学园 > 《中短篇小说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