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钢琴那些事儿---经历经验分享

 珊珊695 2018-01-16



乐器演奏对孩子心智发展的正面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如何引导、帮助孩子学习乐器却是很多家长很迷茫的。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成为很多孩子学习的第一种乐器。最近,曾经为学琴也断断续续献上四年“芳华”的我有幸采访了两位“钢琴达人”好朋友,一起来聊聊学习钢琴那些事儿。


——被采访者简介——


王媛,Stephanie,热爱钢琴教学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有多年音乐教学和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经验。持美国加州教师资格证和奥尔夫、柯达伊教学资格认证。毕业于世界顶级伊士曼音乐学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 获得音乐教育硕士学位。现任教育于美国加州Palo Alto私立学校Stratford School. 


汪汪,北大学霸,留美博士,钢琴十级,长笛九级(业余最高级别),多次参与国内外演出,现任北京一家大型出版社编辑。


PART 1

学琴的心路历程


Q1

您最初学习乐器的动机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学?怎么选择你所学的乐器的?


Stephanie: 我是受同伴的影响开始学琴的。上小学时我的好朋友已经开始学习钢琴,有一次放学的时候我去她家玩,她弹了一首摇篮曲给我听,当时我就觉得 wow!好好听!怎么会有这么美妙的音乐!我也好想学!从那次后我就主动跟父母讲我想要学钢琴。我七岁时正式开始学琴的,其实不是特别早,有些小孩子从5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琴。我选择钢琴的原因就是完全被钢琴的声音迷住了,


汪汪:大概四五岁开始学吧,一开始是幼儿园有电子琴课,后来五岁时家里买了钢琴,就开始正式学了。感觉钢琴应该是挺适合入门的乐器,一下子就能发出声音,不像管乐弦乐那样需要经过好一阵学习才能发出比较能听的声音。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又学了长笛,主要动机就是钢琴太重了不能随身带,学个能随身带的。


Q2

父母当时是如何培养您学乐器的?


Stephanie: 由于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我是听着各种中外名曲的磁带、黑胶唱片和CD长大的。特别感谢父母给我的音乐熏陶,在当时也相当于如今的音乐早教吧。他们特别尊重我,没有强迫我学琴,直到我受一个好朋友的影响主动想要学琴时,父母马上给我买了钢琴。在我学乐器前,爱唱歌的父母先鼓励我参加儿童合唱团,合唱能使我对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有更深的领悟。 会弹钢琴后,我经常为爱唱歌的父母伴奏,还有给学校的合唱团伴奏。 


汪汪:父母为了我学琴在20世纪90年代初花5000块的天价买了台珠江钢琴,然后找了当地最好的老师,每周陪着上课,每天陪着练。坚持督促我学琴,但没有过于严苛的期待,基本上是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也没说一定要往专业方向培养。



Q3

当时是如何选择老师的?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Stephanie: 我的钢琴启蒙老师是爸爸的一个朋友,毕业于音乐师范类院校,人很好,也很耐心。第二个老师是艺校的钢琴老师。后来我决定选择音乐专业的道路,就师从一个大学里的音乐老师。孩子一生中可能会跟从几个不同的音乐老师来学习乐器,但是好的启蒙老师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爱学生的,对学生很有耐心。第二,老师的专业素养也是特别重要的,应该知道怎样因材施教,而不是都用同样的方法来教不同的学生。第三,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乐器的习惯。


汪汪:当时能选择的钢琴老师不多,通过家里熟人的关系找了一位颇有成就的年长老师,后来因为该老师移民,又换了一位年长的老师。回想起来,似乎第二位老师给了更多具体的帮助和建议,比如解决了在第一位老师那里一直没解决的小指力量问题。我觉得好老师应该要有责任心,为音乐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负责。其次是能善于总结归纳学生学习乐器过程中的问题,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再就是性格,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状况,所以老师有耐心是很重要的。记得小时候曾经去找过另一个老师一两次,他就是拿着笔坐在边上,手型不对就打,这样的老师也许有他的道理,但我是不会给孩子找这种风格的老师的。


Q4

学习乐器对你有什么影响/益处?


Stephanie: 学习钢琴让我学会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比如我在学琴过程中会经常给自己定目标,定阶段性的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如何练习等,然后努力坚持完成练习计划,一步一步走下来最后达成自己的目标。久而久之,这样的习惯也很自然地被应用到自己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觉得长期学习一门乐器能很好的塑造孩子们坚韧的品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克服困难取得进展后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汪汪:多了解一个世界,多一种思维方法,通过长期坚持而有了长期爱好。后来大学进了乐团,加上后续的一系列事,可以说是改变人生了。



PART 2

学习乐器的方法分享


Q1

当时是如何安排练习时间,尤其是上初中后课业负担增多?


Stephanie: 关于练琴我是特别有自觉性,不需要父母的监督能很好地安排好练琴与学习的时间。上小学时,我每天的练琴时间是固定的。我一般是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练琴,当时午休的时间比较长,大概能练45分钟到1小时。晚上回家就很少练琴,因为要写作业。初中我是上的私立学校住校部,每天下午自习课的时候我去学校的琴房练习45分钟。快到中考时就没有很多时间弹琴,但会利用寒暑假多弹一些时间,每天黏在琴凳上几小时弹一些自己喜欢的曲目,有古典的,也有流行歌曲,可以缓解学习和考试带来的压力。


汪汪:每天固定时间。当时我们中学的课业负担也不重,经常放学前就把作业写完了,所以也不存在挤不出时间练习的情况。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主要还是排个优先顺序吧。


Q2

您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没有半途而废的?


Stephanie: 兴趣是我最大的动力,虽然偶尔有些小困难,但也没有使我想到放弃,钢琴已经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汪汪:家长的坚持挺重要的。老师们都比较和蔼,没有让我排斥学琴。还有就是在学校里有一些表演机会也促使我坚持学习。



Q3

有什么有效的学习方法/经验或者小窍门能分享给初学者吗?


Stephanie: 除了琴课的45分钟到1小时以外,学生必须要花很多的时间自己练习,这样才能有进步。如果只上课自己不去练习,找再好的老师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 我觉得有合理的练琴方法和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练琴,我提倡家长可以给孩子设定固定的时间段练习,形成规律,而且不轻易变动这段时间。练琴时要高效,不仅要消化课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和新曲目,还需要及时巩固还没有完全掌握好的技术练习。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个每天练琴计划。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练琴计划,而不是凡事靠家长,因为练琴是他们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律自觉。


练琴时切忌无脑练习,对于新的曲目切忌每次从头弹到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越来越觉得无聊,总是在难点处卡住。练琴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前10-15分钟,主要练习老师上课讲的难点和需要继续巩固的某几个小节和乐句。接下来弹新的曲子时,读谱要仔细,可以先分手慢弹,最好能哼着旋律,弹熟后可以双手。最后的几分钟练习,可以弹自己弹过的熟练曲目加以巩固。每一天的练习都要有针对性,比如着重练新曲子里复杂的节奏,检查指法是否正确,乐句间的呼吸有没有做到位,谱子里的表情记号是否表现到位,等等。如果每天都是这样很有心的连续性练习,会有很明显的进步的。


汪汪:我觉得是以多练习为基础,对于一些不容易练到位的指法或基本技巧,可以多研究其原理, 比如有手指力度不够的问题,可以多琢磨一下触键方法(下手轻重,手指距离键盘有多远,哪里发力等)对音调和音色的影响,然后寻找合适的方法多练习。


笔者按:看来钢琴弹的好的人都有不少共同点:对音乐的热爱,自律自觉,家长的坚持投入。我自己最后半途而废了,正是这三点都缺乏导致的。说到家长的投入,这其实是孩子学琴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学琴不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事,家长、孩子、老师之间需要形成一个“铁三角”。下一篇里我们就专门来聊聊琴童的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本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