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50章解读
2018-01-16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50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27第50章【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i)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
死地。【译文】生死是世人一直迈不过去的心坎,也是永远无法解开的难题,对生死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门。其一,出世为生,入地为死,这是肉身的
“出生入死”。其二,阳气伸展旺盛为生,阳气收缩阴气凝聚为死,太阳出来为白天之生,太阳落山为黑夜之死,这是阳消阴息天道循环的“出生入
死”。其三,人世间险象环生危险重重,陷入争斗之中就会加速死亡,跳出江湖纷争躲避灾祸就能保全生命,这是涉身处世趋吉避凶的“出生入死”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从生到死犹如顶风冒雨长途跋涉,漫漫路程徒步而行,受尽磨难就像遭受徒刑,人生苦短故称之为“徒”。人生之路时而平
坦安全,时而崎岖凶险,半道还有很多岔路口,既可让你从危险转向平安,也可能使你误入歧途,从大道进入死亡之地。所以,可以将世人的寿命长
短分为三类,能长寿的十之有三,短命夭折的十之有三。本来可以活得长一些,却自己偏偏找死的也十之有三。我们也可以将每个人的生死因素分成
三种情形,趋生的因素十之有三,趋死的因素十之有三,还有三分因素由趋生转变为主动找死。为什么过分求生反而加速死亡呀?是因为其求生的欲
望太过于强烈,期望强势而为就能使衰弱的生命得以重生,胆大妄为想尽各种办法去延年益寿,反而加速了死亡的脚步,故称“夫何故,以其生生之
厚”。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我大概听说他们善于顺应自然摄取天地之精华,聚精养气存神以至形神合体营魄抱一,故能百害不侵得以颐
养天年。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遭遇犀牛猛虎等野兽的攻击,置身战场也不会遭受甲兵利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于其身无处伸爪,刀枪于
其身无处下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既没有置身于人生的斗兽场,所以能脱离凶险的死地,况且身上也没有致死的短处和部位,故称“以其无死地”
。所以人生在世,应清静无为善于主动避害,不给人留下任何伤害的动机和机会,更要远离是非凶险之地以免误伤,则能延年益寿颐享天年。【解读
】50.1“出生入死”,老子抛出了生死的问题。生和死是人类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一直解决不了的心病,人类对生死的认识大致有以下几
种。首先,一般人认为出世为生,入土为死,这是肉身的“出生入死”。其次,我们看一看《周易》如何论述生死,孔子《系辞传》曰“仰以观于天
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老子将幽明死生和神鬼放在一起说,
中国人一般只说“终”而忌讳说“死”,万事万物冬去春来终而复始就像人能死而复生,生犹如白天,死就像黑夜,一睁眼一闭眼就过去了,没有什
么可怕的。道家认为人只要心神合一,就能做到身死而魂不亡,《道德经》第33章说“死而不亡者寿”。这些都是阴阳转换天道循环和精神层面的
“出生入死”。第三,引申到尘世间的涉身处世,天下失道则会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甚至大打出手弱肉强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斗兽场,置身其中能
躲得过伤害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进入,或者进去了赶紧退出来,这是趋吉避凶的“出生入死”。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对生死的描述很多,最著名
的我觉得当属王羲之的《兰亭序》,因为是书圣写的天下第一行书,文以字贵,所以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其中写道“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还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大意是,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各种原因而有变化,但终有穷尽的一
天。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这岂不令人悲伤吗?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当作一回事是错误的,把彭祖的长寿和夭折的短命等量齐观也是
荒谬的。50.2“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列举了世人对待生死的三种情
形。“徒”字从“辵”从“走”,步行走路很辛苦,引申出刑法徒刑和门徒之义。人生像是走路,人生苦短犹如一个苦行僧,所以称之为“生之徒,
死之徒”。《道德经》中共有4个“徒”字,第76章也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可以将人分成三类,长寿的人十之有三,短命之人十
之有三。本来有些人能活得时间长一些,却非要往死路上走,也十之有三。也可以将一个人的生死因素加以分析,人都有趋吉避凶的本能,但没有常
性,想起来注意注意,可一转眼就忘记了,各约占三分之一。“生生之厚”是揭示“动之于死地”的原因,第46章刚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
大于欲得”。第75章也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这是因为其求生的欲望过于深厚强烈,所以就会与人争名夺利,树立的敌人也就越来越
多。或者妄想人为地延年益寿,比如寻找长生不老药,炼长生不死丹。或者胡吃海塞,什么有营养就吃什么。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加速了死亡,故称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0.3“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i)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
何故?以其无死地”,从正面展示正确的趋吉避凶之道。“盖闻”是大概听说,“摄”有汲取捕捉之义,“生”是保全生命,后世道家把“摄生”作
为养生的宗旨,将摄生归纳为聚精养气存神,也就是中国人非常注重的“精气神”。“兕”读作(si),古书中记载的一种类似于犀牛的异兽,泛
指有角的猛兽,“虎”泛指有锋利爪牙的野兽,“甲”是沉重坚硬的重型盾牌铠甲,“兵”指锐利的刀枪兵器,“刃”是刀枪的利刃。《周易》中也
以凶猛的老虎比喻人世间的险恶,《周易》第10卦是履卦,文王卦辞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咥”读作(die),是周文王家乡陕西的方
言,既指野兽张开血盆大口痛快地咬,也描绘人们痛快淋漓地大块吃肉大口吃饭。履卦是讲如何遵循天道和礼节行走于社会,人世间处处充满危险,
最危险的状况莫过于跟在老虎屁股后面,如果摸老虎尾巴,老虎也没有回头咬你,就说明你谨慎小心的功夫到家了。“死地”一语双关,既说人世间
的争斗犹如险恶的斗兽场,又指善摄生之人不与人争斗,那么别人也不去伤害他,把他当做朋友来善待。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一个小孩子
身陷狼窝,凶残的狼非但没有伤害他,反而把他当做同类来哺育。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我大概听说他们善于顺应自然摄取天地之精华,聚
精养气存神以至形神合体营魄抱一,故能百害不侵颐养天年。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遭遇犀牛猛虎等野兽的攻击,置身战场也不会遭受甲兵利器的伤害。
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于其身无处伸爪,刀枪于其身无处下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既没有置身于人生的斗兽场,所以能脱离凶险的死地,况且身上也没有致死的短处和部位,故称“以其无死地”。所以人生在世,应清静无为善于主动避害,不给人留下任何伤害的动机和机会,更要远离是非凶险之地以免误伤,则能延年益寿颐享天年。张武忠2017.8.27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