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52章解读
2018-01-16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52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27第52章【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译文】大道无始无
终无生无灭,而天下万物却有始有终有生有死,道是万物之始,可以作为天地万物之母,故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自己的
身世,既然清楚了我们是谁生的是怎么出生的,那么就可以明白我们的当下,故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弄清楚现在处于什么状况,遇到了什么
困难,然后回归到母亲那里寻找答案得到帮助和庇护,即使危机重重也不会有杀身之祸,故称“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这既是我们常说
的“知其所以然,然后知其然”,又是我们常讲的“知其然,然后去知其所以然”。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就能看清事物的表象,还可以从纷杂的世间万
象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能从始到终,又能从终到始,就可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要如何具体来做,才能做到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要堵塞住自己
的五官出口,使精气不致泄漏。还要关闭自身的孔窍大门,不让外界的纷乱打搅自己。这样就可做到形神合一精气充沛,做任何事情都能游刃有余,
不必一辈子劳碌奔波吃苦受累,是为“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反过来说,如果任由九窍洞开精气外泄,疲于奔命去应付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那他的精气很快就会消耗殆尽,连神仙也救不了他了,是为“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万物对于道来说太细微太渺小了,能分辨细微的变化
,能认清自己的渺小,才算是真正的明白明了,是为“见小曰明”。而一旦用刚用强,很快就会变衰变弱,柔弱胜刚强,只有善于用柔才算是真正的
刚强,是为“守柔曰强”。怎样才能“见明”,运用道的光芒,则能返照内心的明亮,心明眼亮就不会泄漏自身的元气真气,就能使道万世不绝地承
袭下去,故称“是谓袭常”。【解读】52.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告诉我们认识世界
的方法,从本质到现象,再从现象回到本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地反复实践。“天下有始”,是说天地和天下万物的起始,第1章开
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第14章“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32章“始制有名”,第38章“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第64章“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以为天下母”,是把道当做天地万物之母,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用“母”作比喻,第1章“有,名万物
之母”,第20章“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第59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母”指道的本体源泉,“子”代表万事万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所以然,就能知其然”,知道了万事万物的起源,那么就能明
了万物的当下。“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变化多端的万事万物,返回头去寻找其源头。“殁”读
作(mo),从“歺”从“殳”,“殳”读作(shu),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歺”读作“e”,身体的残骨,与死亡有关。古代对身份不同之人
的死亡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hong),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或病死横死就叫做“殁”。“殆”从
“歺”从“台”,陷入极度危险之中。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就能看清事物的表象。还可以从纷杂的世间万象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能从始到终,又
能从终到始,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故称“殁身不殆”。52.2“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展示了避世入世的两
种作为和结果。“兑”是开口,兑卦是周易八经卦之一,由三个爻组成,下面两个阳爻为实线,上面一个阴爻为虚线,象征一个器物有了缺口。兑卦
有很多类象,对应人的嘴巴,以此延伸到人身体与外界感应的七窍或九窍,眼耳鼻口七窍,加上肛门和尿道共九窍,也可称之为六根。“门”是走出
门去,实质性与外界接触,艮卦是周易八经卦之一,代表大山止步,有“大门”之象,关闭身体和思想的大门。“勤”是辛苦勤劳,“救”是挽救拯
救补救。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已经有过描述,第6章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41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第27章说“是以圣人常善救
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第67章“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12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面对外
面的花花世界,最好守住六根,“塞其兑,闭其门”,轻松自如怡然自得,不用辛苦奔波,故称“终身不勤”。如果禁不住诱惑,“开其兑,济其事
”,就会无休止地争名逐利到处攀缘,弄得身心疲惫,痛苦烦恼一直伴随你左右,故称“终身不救”。52.3“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
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不断地在子母和现象本质之间,反复认识世界,才能不断地加深对道母的理解认识。“小”既指渺小的具体物象,
又指细微的变化征兆。“柔”则是指道母的柔弱本性。“见小”对应上文的“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守柔”对应上文的“既得其母,复守其母”
。能从细微渺小之处洞悉万事万物的纷乱杂象,才算是真正的明白明了,是为“见小曰明”。而一旦用刚用强,很快就会变衰变弱,柔弱胜刚强,只
有善于用柔才算是真正的刚强,是为“守柔曰强”。“光”是物体发出的光线,“明”是物体本身的明亮,借着道的光芒,就能给你照着亮看清万物
的表象,故称“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与上文的“塞其兑,闭其门”和“开其兑,济其事”相对应,“殃”从“歺(e)”从“央”,
“歺”是身体死亡,“央”是聚集,所以“殃”指的是残留在死人身体中的元气真气。古人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第10章说“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魂魄可以脱离肉身存在,人死后七天魂魄会离开肉身,所以中国人祭奠亡者有“头七”到“七七”之说。所以“无遗身殃”是说人的
真气元气不至于消耗殆尽,还会起死回生。“袭”是沿袭传承之义,“袭”字从“龙”从“衣”,“龙”泛指蛇之类的爬行动物,它们都有蜕皮的习性,引申为不仅继承衣钵还旧貌换新颜。《道德经》中共有两个“袭”字,一个是“袭明”,一个是“袭常”,第27章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张武忠2017.9.2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原创)